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有辽器仗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5分)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14 04:14: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元王世家
司马迁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于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于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幽王以忧死,故为“幽”。高后王吕禄于赵,一岁而高后崩。大臣诛诸吕,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適削赵王常山之郡。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于梁,不能西。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防与先生:汉时贤者。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始高祖微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汉绝吴楚粮道|绝其甬道,大破之
C.乃并兵引水灌赵城|引以为流觞曲水
D.君子用而小人退|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B.幽王以忧死   |臣具以表闻
C.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不知老之将至
D.为天下僇哉   |自令放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高祖由此怨其嫂”与《高祖本纪》中刘邦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都体现了刘邦心胸狭隘的特点。
B.汉军平定吴、楚叛乱后,孝景帝没有立吴王的后代为王,只封元王的儿子刘礼为楚王,他就是楚文王。
C.在孝景帝时,因为赵王刘遂犯错,晁错将他贬谪并削去他的常山郡,所以吴、楚叛乱时,刘遂就和他们合谋起兵。
D.篇末的论赞,一改宿命论的陈辞滥调,而特别强调了尊贤、用贤的问题,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5】简要概括楚、吴、赵三国君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自身的败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在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践敛贲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B.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C.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D.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尚书的副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
D.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秦始皇首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珣瑜刚正不阿。他被授予河南尹尚未上任,适逢唐德宗生日,按照惯例应进献贺礼,属吏向他汇报此事,他认为不合礼法,没有听从。
B.郑珣瑜关心民生。任河南尹期间,他清静无为施惠于民,平抑物价方便百姓;主管粮饷运输,他密储粮草供给官军,使百姓免除运输之苦。
C.郑珣瑜洁身自好。王叔文结交宦官,干扰朝政,宰相韦执谊对其纵容迎合,郑珣瑜愤而回家,躺了七天不出门,最终含愤去世。
D.郑珣瑜坚持原则。韩全义和监军发了几百封公文索取超额的财物,他置之不理;有人劝他予以答复,但他还是毅然拒绝这些非分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2)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B.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C.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D.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
C.郡守,官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战国各国在边地设郡,派官防守,官名为"守"。本系文职,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D.南宫,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悚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奇,屡试辄 :倒下,在此引申为“失败”
B.文长作表 :劝
C.穷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有司:各主管部门
D.杀其继室,下狱:判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国土目 况草野无闻者欤
B.而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C.文长皆叱奴之 则噪相逐
D.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师惠、胡宗先等官员所赏识,参与军中机密。
B.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C.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最终心怀怒愤而死。
D.他晚年的诗文更为奇特,但没有刻本,只是收集好藏在家里。我所看到的,只是《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小题4】给下列句子断句。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號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诡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宅舆马法度 僭:超越B.吏白恐宰相意  尾:违反
C.帝不能    夺:使……改变D.吾用休,社稷耳  计:计策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级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⑥已而疏辄至。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蒿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