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①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②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走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④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⑤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注】①委肉当饿虎之蹊:意思是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委,放置。蹊,小路。②惛:愁闷,烦恼。③后交:新交,晚交。④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燕国力量薄弱。⑤雕鸷:雕与鸷均为凶猛的禽鸟。比喻秦国的凶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舍之——舍:使……住下来
B.愿太傅更虑之——更:再,重新
C.祸必不振矣——振:兴起
D.行怨暴之怒——行:施行,发泄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
祸’矣
B.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C.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D.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不得已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
B.鞠武劝说太子丹不要收留樊於期,并希望太子马上派遣樊於期将军到匈奴去杀人灭口。
C.太子丹顶住压力,坚决收留樊於期,并积极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想通过鞠武结识田光。
D.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太子丹的侠肝义胆。
【小题4】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2)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1 06:2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①,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②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国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错愕不虞: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才能
C.或家人足给:供应
D.此固深于卿等也期:期望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B.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C.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
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由是入为冯翊(官名)。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B.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C.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D.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宫,出现于西周时期,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B.孝悌,指孝敬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功曹,古代官职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古语中,用“行”表示走,用“走”表示跑,用“趋”表示小步快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C.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小题4】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2)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顺兴,京兆杜陵人也。年十余,乍愚乍智,时莫识之。其言未来事,时有中者。盛冬单布衣,跣行冰上及入洗浴,略不患寒。家尝为斋,方食,器用不周。顺兴言:“昆明池中有大荷叶,可取盛饼食。”其所居去池十数里日不移影顺兴负荷叶而归脚犹泥举坐 惊异后稍出城市,常冠道士冠,人有忆者,不过数日,辄至其家。号为李练。好饮酒,但不至醉。贵贱并敬之。得人所施,辄散乞贫人。
萧宝夤反,召顺兴问曰:“朕王可几年?”对曰:“为天子自有百年者,十年者,一年者,百日者,事由可知。”及宝夤败,裁百日也。有侯终德者,宝夤之党。宝夤败后,收集反者。顺兴称其必败,德乃棒杀顺兴,置城隍中。顷之,起活如初。后贺拔岳北征,顺兴与魏收书,上为毛鸿宾等九人姓名者悉放贵还。顺兴从后提一河东酒缸,以绳系之,于城巷牵行。俄而蒲坂降。又无何,至太傅梁览家庭中卧,以布衫倒覆身上。后览于赵崔反,通使东魏,事泄被诛,览以衣倒覆,果如顺兴之形。周文尝至温泉,顺兴求乞温泉东间骊山下二亩地,周文曰:“李练用此何为?”对曰:“有用。”未几,至温汤遇患,卒于其地。
初,大统十三年,顺兴谓周文曰:“可于沙苑北作一老君象,面向北,作笑状。”周文曰:“何为?”答曰:“令笑破蠕蠕。”时甚惑,未解其意。及蠕蠕国灭,周文忆语,遂作顺兴象于老君侧。
《北史·列传七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居去池/十数里/日不移影/顺兴负荷叶/而归脚犹泥/举坐惊异/
B.其所居去池十数里/日不移影/顺兴负荷叶/而归脚犹泥/举坐惊异/
C.其所居去池十数里/日不移影/顺兴负荷叶而归/脚犹泥/举坐惊异/
D.其所居去/池十数里/日不移影/顺兴负荷叶而归/脚犹泥/举坐惊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B.“斋”可以指书房,可以指素食,还可以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文中的“斋”指的是李顺兴家里的书房。
C.“朕”是“我,我的”之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D.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也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李顺兴在十多岁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行为,如冬天穿单衣,光脚在冰上走不怕冷。
B.李顺兴长大后渐渐出入城里和集市上,常常戴着道士冠,自己号称李练。喜欢喝酒,但不会喝醉。
C.萧宝夤造反时,曾向李顺兴询问自己能做多长时间皇帝,李顺兴告诉他,只能做一百天,因而被杀。
D.李顺兴向周文帝乞要骊山脚下的二亩土地,周文帝虽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用,但还是答应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夤败后,收集反者。顺兴称其必败,德乃棒杀顺兴。
(2)及蠕蠕国灭,周文忆语,遂作顺兴象于老君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①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

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注)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②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注)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即指做官的人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郎中   除:任命,授职
B.左右莫不改观 改观:另眼相看
C.昼夜不离省闼,帝闻之 善:与......友好
D.《田令》“商者不农” 不农:不从事农业劳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悉赋人 ②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乡人称至孝 ②吾还也
C.①太守刘护闻召之   ②朝济夕设版焉
D.①帝会中山邸,诏香殿下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B.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C.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D.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文强从小失去母亲,为其尽孝,因思念母亲而面容憔悴,人们感动于此,称赞他特别孝顺。
B.延平元年,东汉易主,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爱民如子,把郡中旧有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耕种,在饥荒时又把自己的俸禄和受到的赏赐分发给贫穷的灾民。
C.黄香官为尚书郎,屡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受到皇帝赏赐,他恪尽职守,曾经昼夜不出官署大门。
D.在他任魏郡太守期间,把郡内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还督促他们耕种。
【小题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2)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言来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于苏。更透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过齐,齐桓候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痰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置。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则为寅时,相当于凌晨三点至五点时分。
C.填沟壑,婉辞,古代对死的自谦说法。如《战国策》有“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之句。
D.司命,神话传说中掌管人的生命的神。屈原《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姊妹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私藏医方,能见病人症结,到处行医治病。
B.扁鹊辨症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中医方法救活了太子。
C.扁鹊洞见病症,桓侯讳疾忌医。肩鹊发现齐桓侯身患重病,就及时忠告,岂料桓侯一再狐疑,耽误救治而亡。
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着想。留下诊脉法沿用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双语。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2)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