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
晋天福初,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罪继祚妻子。”从之。
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閤抗疏,请置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
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隐帝即位,杨邠、周祖共掌机密,史弘肇握兵柄,与武德使李邺等中外争权,互作威福。涛梳请出邠等藩镇,以清朝政。
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之。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馆修撰   改:改任
B.罪继祚妻子 止:停止
C.公久病,自爱养 宜:应该
D.太祖览奏之 嘉:赞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乞以全义故 蚓无爪牙
B.夺妻,式家人诣阙上诉 秦王恐破璧
C.请置法  春水碧
D.请斩勋谢百姓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描写突出,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劝谏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了他仗义执言、明辨是非的个性。
B.文章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张彦泽率领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与其有恩怨的李涛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却能神情自若,坦然面对。
C.文章以李涛在几个典型事件中的言语、行动展现了他为官的风貌,同时也对李涛有适当的、公允的评价。
D.文章重视细节描写,皇帝宽恕杀死张式的泾帅张彦泽,李涛竖起笏板敲打台阶表示反对,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的品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晋 祖 不 能 答 即 拂 衣 起 涛 随 之 谏 不 已 晋 祖 崩 涛 坐 不 赴 临 停 未 几 起 为 洛阳 令 迁 中 书 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
(2)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3:0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从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若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其军当一面,光颜乃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子揽马鞅谏无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此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不肯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待。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乃饬名姝,教歌舞、六博,襦褐珠琲,举止光丽,费百巨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室家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所不逮:赶得上
B.光颜乃溵水壁:构筑营垒
C.相不肯前顾:照顾
D.贼已北:败走、败逃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A.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B.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C.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D.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李光颜勇猛而善战的一组是( )
①搴旗蹈军
②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
③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④光颜挺刃叱之
⑤誓不与贼同生
⑥其下乐为用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多次拔取敌旗,攻取敌营,出入神速,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只身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全军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画上雷公符、斗星,写上“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D.都统韩弘诚心诚意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的部队,李光颜却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
②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同类题2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B.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C.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D.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关右”是古代的阵法之一。在古代战争短兵接战的条件下,为着要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的,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的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利用风向优势,果断出击,打败了敌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和冯晖相互配合,取得胜利。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荣禄大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从奥鲁赤移治江西。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仁宗谓曰:“进卿秩资德大夫。”察罕谢曰:“进秩非所敢当。”固辞。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启曰:“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殿下行之幸甚。”仁宗即位,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帝尝赐枸杞酒,曰:“以益卿寿。”前后赏赉不可胜计。诵范仲淹所撰碑词甚熟。帝叹息曰:“察罕博学如此邪!”尝译《贞观政要》以献。帝大悦,且诏译《帝范》。又命译《纪年纂要》等书,俱付史馆。尝以病请告,暨还朝,与平章李孟入谢。帝曰:“病愈邪?”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又语及科举并前古帝王赐姓命氏之事,因赐察罕姓白氏。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B.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C.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D.父伯德那/岁庚辰/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秩中的“秩”指官吏的俸禄,可引申为官吏职位或品级,专用于晋职加薪。
B.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C.浮屠,是“佛陀”的意思,梵语音译,古人亦用来称佛教、和尚、佛塔等。
D.赐姓,指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赐功臣以示褒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聪慧博学,记忆力非常强,他能熟练背诵范仲淹所写碑文,还通晓多国文字,做了很多史书的翻译工作,他的几部译著被诏令交付史馆收藏。
B.察罕明辨善断,为官施政有方。他任武昌路治中时,严惩妖贼首恶,释放被牵连的数千平民;任中书参知政事时,仅统管大政方针,不管琐碎小事。
C.察罕深得圣心,颇受宠待礼遇。皇帝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可胜数,包括枸杞酒等;察罕病假后回朝,皇帝亲自过问他的病情,还赐他以白氏为姓。
D.察罕品性仁厚善良,得到人们赞赏。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河中田地房屋分赠各个兄弟,他释放许多奴隶成为庶民,大家称赞他是德高望重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2)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