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 军士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 欲击沛公项伯/ 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 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 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 欲击沛公/ 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 军士中酒/ 亚父谋欲杀沛公/ 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 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B.“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C.“舍人”, 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
D.“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鼻涕。而“泗”指眼泪。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2 05:57: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虮虱:jī shī虱及其卵,喻卑贱或者微小。②枝梧:抗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B.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C.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D.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B.菽:“五谷”之一,指的是豆类的总称。"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主要的一种是稻、黍、稷、麦、菽。
C.釜甑:“釜”是古代的一种锅,可以用来煮、炖、煎、炒等;“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泛指炊具。
D.本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如《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等都是对帝王一生重要事迹的记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只顾自己,不体恤士卒,在短缺军饷时还置备酒筵,大会宾客,落得被项羽斩杀的下场。
B.项羽杀死了宋义后出来向军中发令说楚王密令我处死他的。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C.项羽能从全局出发,善于分析战争的形势,沉船破釜,勇武而有胆识,在和秦军对抗的过程中大获全胜,楚怀王欣赏他的才干,拜他为上将军。
D.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被召见的诸侯将领进入军门时,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同类题2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夫身被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B.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C.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D.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颍阴侯以颍阴为封地。
B.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的通称。《史记》中记载的蔺相如、战国四公子等都做过舍人。
C.二千石:汉代官员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地方郡一级的政权长官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高等级妃嫔、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大夫的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父子受到两代颍阴侯恩宠。灌夫的父亲因为得到颍阴侯家的恩幸而改姓灌,灌夫因为颍阴侯的推荐而为官。
B.灌夫作战勇猛,视死如归。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身受十余处重伤,当伤好一些后,他又再次请求出战。
C.灌夫为人粗鲁、任性、不拘小节。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喝醉后出手打死了窦甫,窦太后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调任做了燕相。
D.灌夫刚强直爽蔑视权贵。他不喜欢阿谀奉承,甚至会凌辱地位高于自己的权贵;对贫贱的士人恭敬有加,还在公开场合推荐夸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因此而赞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2)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李焘字仁甫,眉州人。绍兴八年,擢进士第。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豪强敛迹。
知荣州。夏秋率苦水潦,焘筑防捍之。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职者四人。县多聚敛,焘括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
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总饷吕游问入奏,焘摄其事。岁饥,发鄂州大军仓振之,僚属争执不可,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游问返,果劾焘专。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
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官民毋于夷、汉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锁水于开边旧池,皆报可。
政和末,澧、辰、沅、靖四州置营田,募人开边,范世雄等附会扰民,建炎罢之。乾道间,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焘至是又申言之,请度田立额,且约帅臣张栻列奏,诏从之。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淳熙十一年春,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其疾增损,给事中宇文价传上旨,焘曰:“臣子恋阙,非老病,忍乞骸骨。”因叩价时事,勉以忠荩。又闻四川乞减酒课额,犹手札赞庙堂行之。
病革,除敷文阁学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太祖为师,用人以昭陵①为则。”辞气舒徐,乃卒,年七十。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   
(选自《宋史•李焘传》,有删改)
【注】①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这里代指唐太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B.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C.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D.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
B.政和、淳熙,都是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法。如《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文简、文正、太祖、太宗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焘通晓人情,以理服人。如他任双流知县时,对服丧时为争夺财产打官司的张家晓之以理,使这家人后来和睦相处,撤诉不打官司了。
B.李焘刚直不阿,秉公办事。在任潼州府路转运判官时,经调查研究,发现有不称职官员四人,就上书弹劾他们,让朝廷及时地处理了他们。
C.李焘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如在荣州,修筑堤坝抵御水患;在湖北,遇到饥荒,然决定动用鄂州大军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
D.李焘一心为国,事君尽忠。他多次向朝廷上奏,谈论财赋、度田立额等事宜,去世前还口授遗表,希望皇上能够效法宋太祖、唐太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
(2)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土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

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B.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C.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D.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B.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服阙,指服丧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须离任。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趁机借岑猛之手,逮捕大夏,并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D.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怀玉,本名琮,亳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唐中和末,从至大梁。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奏加检校右散骑常侍。文德初,同诸军解河阳之围,复从破徐、宿。乾宁中,奏加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破朱瑾于金乡南,擒宗江以献,表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乾宁四年,庞师古失利于清口,怀玉独完军以退。光化初,转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俄奏授沂州刺史。顷之,王师范以青州叛,屡出兵侵轶,怀玉击退之。天复四年,转齐州防御使,加检校司空,从大军迎驾于岐下。归华州观察留后。一年,复领所部兵戍雍州,寻召赴河中,补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开平元年,授曹州刺史,加检校司徒。明年,除晋州刺史。其秋,晋军大至,已乘其墉,怀玉选亲兵五十余人,拥杀下城。晋军既退,出家财以赏战士。岁中,晋军又至,怀玉领兵败之于洪洞。三年,制授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练兵缮壁,人颇安之,加检校太傅。乾化二年,庶人友珪既篡立,河中朱友谦拒命,遣兵袭鄜州,怀玉无备,寻为河中所掳,囚于公馆。及友珪遣康怀英率师围河中,友谦虑怀玉有变,遂害之。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
(选自《旧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B.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C.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D.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递公文用的马。
B.尚书,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C.署,文中指官府,即华州观察留后的办公地点。
D.特进,功勋卓著经皇帝特命而进封者,称“特进”。始于汉,隋为散官,唐改为文职散官,后世多沿置。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怀玉跟随朱温在板桥打败蔡州的敌人收复秦宗权的八座营寨后,被朱温授予检校右散骑常待官职。
B.开平二年秋天,晋军进攻晋州,徐怀玉率领五十名亲兵杀退已经登上城墙的晋军,后又拿出家财重赏这些亲兵勇士。
C.担任检校司空后,徐怀玉跟随大军到岐山迎接唐朝皇帝,回来后担任华州观察留后。
D.徐怀玉一生勇猛,未曾临阵退却,最后死于朱氏兄弟内部争斗,实在可惜。
【小题4】(小题4)将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
(2)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