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B.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C.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D.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帝王封赏的爵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布衣,指贫民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来代指贫民百姓。
C.天府,天子的府库,指某地区物产丰饶,这里指关中。
D.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今山东省一带的地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谦逊不骄纵。高祖论功时要封他齐地三万户,他推辞了,只愿受封于与高祖初会的“留”这个地方。
B.张良很机敏。他看见将领们常常坐在沙地上议论,就及时告诉高祖他们是因为封赏不当在商议谋反。
C.张良善于讽谏。雍齿跟高祖故意作对,经常羞辱高祖,他劝说高祖先封了雍齿,从而安定了人心。
D.张良善谋划。他认为关中做都城占有崤函、河渭的地利,不但易守难攻,而且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②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6:3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世家,史籍中把用来记述王侯的传记称为“世家”。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名。其体例创自《史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张良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将军    遇:遇到、碰到
B.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C.臣愿得之    谒:拜会、前往
D.而燕国见之耻除矣    陵:侵犯、欺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封之
A.烛之武退秦师B.范增数项王
C.吾得事之D.今太子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
【小题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大王来何操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系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尝密疏言事。帝褒答之,赐钞币。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士奇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诏官继博士,敬编修,澄给事中,日值阁中。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寻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宣宗即位,弘文阁罢,召溥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居四年,以母丧去,起复。九年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如故。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
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溥孤立,王振益用事。 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卷148)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何人,侍太子 得:能够B.下法司 鞫:逮捕
C.与杨士奇等共机务   典:主管D.王振用事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褒答 二虫又何知?
B.旦夕死 彼奚适?
C.循墙走 控蛮荆引瓯越
D.久之,丧归   问征夫前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溥与杨荣同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改授洗马 ,侍奉皇太子;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太子监国,命其赴任;继而又因事牵连被捕入狱。
B.仁宗即位,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皇上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牢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后来建弘文阁,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
C.宣宗在位期间,杨溥被召入内阁,主管枢机事务,并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
D.杨溥为人廉直宽静,没有城府,加之性情恭谨,诸位大臣论事发生争执,杨溥则平心处之,众人皆叹服,当时人称杨溥有雅操,都是别人比不上的。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
(2)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二)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谓之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

及元昊入寇,密诏偕选强壮万人,策应麟、府。偕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以军法从事。”诏如所请。并人大惊畏。有中官预军事素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管赴河外,戒曰:“遇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中人不服,捧檄诉。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翌日告疾,未几遂卒。于是军政肃然。

偕在并州日,尝论《八阵图》及进神盾、劈阵刀,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盾。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职为从官,不思为国讨贼,而助元昊不臣之请,罪当诛。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

偕性刚而忠朴,敢为大言,数上书论天下事,议者以为迂阔难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小题1】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B.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C.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D.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小题2】下列对两段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B.乞骸骨,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褐是粗布衣服,古代平民服褐,因此,褐常代指平民。《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乃使其从者衣褐”句。
D.文中河外,指黄河以北地区。与此相对的是“河内”,《寡人之于国也》中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小题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时,暗中查知河间奸邪豪右的姓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就安宁了。
B.杨偕敢于直谏,郭皇后被废和陈氏女被选入宫,杨偕均冒死劝谏;还多次上书论述时政和官员升降任用的弊端。
C.在策应麟、府两地时,杨偕对干预军事、不服调遣的监军进行严厉训斥,致使监军惊慌失措,不几日死去。
D.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实力日渐衰弱,元昊不愿称臣,可暂时答应其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方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谓之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
(3)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人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
B.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北萧关。
C.武帝:皇帝有谥号、庙号、尊号、年号。谥号根据生前事迹与品德修养而定,带有评判性质,如汉文帝、隋炀帝。
D.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不好,但他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B.卢柔文才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流传世间。
C.卢柔善于谋略。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尽职尽责。他才干卓越,得到太祖重用,曾担任多个要职;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都合理得体。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