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所生母,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书》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太极殿 构:建造
B.规笔立奏 援:拿,持
C.前守宰皆倾意之 附:迁就
D.郡吏民千余人诣请留 阙:代指京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
B.“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
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D.“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州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王规有胆有识。湘东王任京尹时,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以“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为由从容拒绝。
D.王规寄情山水,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都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
(2)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5 11:5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B.去寿春三十里 去:前去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D.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D.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遂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 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
B.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
C.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
D.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
B.出,此处指由于升官到地方任职。在古代,类似的说法还有“谪”“放”“黜”“贬”等。
C.下车,文中是指官吏到任。“衡下车,治威严。”(《汉书 张衡传》)中的“下车”与此处同义。
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
B.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明帝因此对他很是赞赏,特地下诏褒扬他。
C.范述曾深受器重。竟陵王把他称作“周舍”,太子左卫率沈约把他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贤臣汲黯。
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
(2)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梦龙,字乾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帝方顾默厚,不问。出核陕西军储。劾故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废斥有差。隆庆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梦龙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艇往来其间。自胶州至海仓,岛人及商贾亦时出入。由淮安至天津,大要两旬可达。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请以河为正运,海为备运。万一河未易通,则海运可济,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图经久。又海防綦重,不加缮饬,识者有未然之忧。今行海运兼治河防,非徒足裨国计,兼于军事有补。”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工部给银,为海艘经费。报可。神宗初,张居正当国。梦龙其门下士,特爱之,召为户部右侍郎。寻改兵部,出赉辽东有功将士。五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李成梁大破土蛮于长定堡,帝为告庙宣捷,大行赏赉,官梦龙一子。及土蛮三万骑入东昌堡,成梁击败之。宁前复警,梦龙亲率劲卒三千出山海关为成梁声援,分遣两参将遮击,敌引去。前后奏永奠堡、丁字泊、大宁堡诸捷,累赐敕奖励,就加兵部尚书。以修筑黄花镇边墙,加太子少保,再荫子至锦衣世千户。召入掌部务,疏陈军政四事。寻录防边功,加太子太保。十年六月,居正殁。御史邓练、赵楷复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启中,赵南星讼其边功,赠少保。崇祯末,追贞敏。

(节选自《明史˙梁梦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B.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C.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D.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称,主要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千户,文中指驻防各地卫戍军队的“卫所制”的一个特定的职务,按照明朝军制千户隶属于万户。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一种称呼,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D.谥,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中肯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梁梦龙战功显著,加官进爵。在宁前危机中,亲自率领精锐士兵,击退敌人;他多次向朝廷呈奏捷报,屡受奖赏,任兵部尚书,后加封为太子太保。
B.梁梦龙建言海运,富有见地。在开通海运的问题上,他具体分析了所具备的现实条件,既着眼于运输的实效,又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利益。
C.梁梦龙因功受赏,泽被子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李成梁大败土蛮,梁梦龙的一个儿子被录入官爵;修筑边防墙有功,另一个儿子任锦衣世袭千户。
D.梁梦龙积极进言,弹劾官吏。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弹劾吏部尚书李默,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时弹劾了王轮等人,所弹劾官员都受到惩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
(2)章下户部,部议海运久废,猝难尽复,请令漕司量拨粮十二万石。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特进:官职名。   ②事:祭祀。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芝不其书(_______) (2)若不掠(_______)
(3)不可以狱(_______) (4)芝性亮直,不廉隅(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收付狱   思试之斗觇之
B.太祖从议 尔无忘乃父之志
C.芝教与群下曰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芝妻伯父董昭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多所
B.辄敕洛阳狱
C.赐爵关
D.明主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司马芝的品性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凯遇害,彬素与颇善,先往哭凯,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口:“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口:“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口:“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日:“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口:“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日:“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日:“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日:“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白/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凯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有之,况彬等公之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