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设法盗弭:消除
B.行府署中案:巡视
C.凡再贡部典:主管
D.端出镇襄阳属:嘱托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污法害人矣 ②夫列子御风
B.①留为枢密直学士 ②不如而厚遇之
C.①人莫知也 ②不知老将至
D.①访时政得失 ②教慎于接物
【小题3】(小题3)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B.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C.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D.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镇守襄阳的吕端担任了枢密直学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4 05:37: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邱濬,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
成化元年,两广用兵,濬奏记大学士李贤,指陈形势,纚纚数千言。贤善其计,闻之帝,命录示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雍等破贼,虽不尽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间。秩满,进侍讲。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祭酒。时经生文尚险怪,濬主南畿乡试,分考会试皆痛抑之。及是,课国学生尤谆切告诫,返文体于正。寻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濬以真德秀《大学衍义》于治国平天下条目未具,乃博采群书补之。孝宗嗣位,表上其书,帝称善,赉金币,命所司刊行。特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尚书入内阁者自濬始,时年七十一矣。濬以《衍义补》所载皆可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奏闻,下内阁议行之。帝报可。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六年大计群吏,恕所奏罢二千人。濬请未及三载者复任,非贪暴有显迹者勿斥,留九十人。恕争之不得,求去。太医院判刘文泰尝往来濬家,以失职讦恕,恕疑文泰受濬指,而言者哗然,言疏稿出濬手。恕竟坐罢,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太傅,文庄。
濬廉介,所居邸第极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学,既老,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议论好矫激,闻者骇愕。至修《英宗实录》,有言于谦之死当以不轨书者。濬曰:“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赐祠于乡。曰“景贤”。
《明史·邱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B.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C.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D.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B.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C.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谥,指古代帝王或官员等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二者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邱濬出身贫寒,但为官清廉不苟取。生性嗜好学问,年少时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路借书;年老且右眼失明后,仍手不释卷。
B.邱濬熟悉国家典故,颇有经国济民之才;仕途顺畅,官至卿相。七十一岁时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首开尚书入内阁任职的历史。
C.邱濬曾就两广战事向李贤上书,李贤对他的谋划很欣赏,命人抄录下来给赵辅、韩雍看。韩雍等战胜虽不全是用丘濬的计谋,但邱濬也因此在朝中颇有威望。
D.邱濬为学端严,做人正义。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痛切地抑制不良文风,后又恳切告诫学生将文体返归正道。修撰《英宗实录》时,直秉史笔,坚持为于谦正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
(2)恕竟坐罢,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诎。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匿反罔上,宜伏诛”。思复曰:“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诣相府,白陛下必即位。今诏追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请集百官议。”议多同,善思得免死,流静州。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卒,年七十四,谥日文。天子亲题其碑日“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选自《新唐书·韩思复传》,有删改)

注瘗(yì):掩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B.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C.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D.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文中指唐代科举设置的秀才科,后代渐渐废去,仅作为一般应举者的称呼。
B.诏狱,文中指关押钦犯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社稷,土神和谷神,文中指祭祀。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D.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也可称为山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思复不爱钱财,为官清廉。他家里日益贫困,但是别人送他的一百绫却始终未开封;他的母亲去世,他离职守丧,生活困难,砍柴卖了自给。
B.韩思复施政务实,体恤百姓。他在梁府任职,碰上大旱,开仓救济百姓;他为政宽恕,不用鞭刑;他在滁州任职时,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
C.韩思复敢于进谏,为人正直。皇帝要建景龙观,韩思复曾大力劝谏;严善思被捕下狱,韩思复极力为其辩解申冤;他指出为政得失,大多被采纳。
D.韩思复为政公平,不会逢迎。对韩思复曾有知遇之恩的姚崇救灾做法有错误,韩思复上奏皇帝加以制止,刘沼也没有迎合姚崇的意思,都被贬到德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
(2)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先是真攻成,诛仲玉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人赖以   完:保全
B.先是真攻成 再:两次
C.命具汤镬,烹奴 趋:疾走
D.卿输诚纳土,不颜行 逆:抗拒
【小题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使用相同的一组是(  )
A.(1)惠州人王仲刚叛将黄常据惠   (2)秦伯说,郑人盟
B.(1)真以兵破走 (2)子犯请击
C.(1)诛仲玉成卒固守     (2)秦王必喜善见臣
D.(1)成奴缚成出 (2)阙秦利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官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 读书缀/ 文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 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B.在官/ 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读书/ 缀文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 收集旧卒/ 事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C.在官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 读书缀文/ 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 收集旧卒事/ 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D.在官颇著声望/ 尤喜儒术/ 读书缀文/ 已/ 转山东参政/ 四年命还广东/ 收集旧卒/ 事竣/ 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获全胜。
C.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选出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3】对选文加点句中蔺相如的行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