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设法盗弭:消除
B.行府署中案:巡视
C.凡再贡部典:主管
D.端出镇襄阳属:嘱托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污法害人矣 ②夫列子御风
B.①留为枢密直学士 ②不如而厚遇之
C.①人莫知也 ②不知老将至
D.①访时政得失 ②教慎于接物
【小题3】(小题3)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B.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C.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D.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镇守襄阳的吕端担任了枢密直学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4 05:37: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玲福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
⑵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B.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C.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D.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______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内外艰即丁内艰和丁外艰,丁内艰即母亲或祖母去世丁忧,丁外艰就是父亲或祖父去世丁忧,即遭遇亲属之丧,官员需回乡守制。
C.互市,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宋、明时期同边疆各族进行的茶马互市也很频繁。
D.御史,官职名,自先秦时期设立以来,具有监察职能,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克敬处理政务,灵活机变。他前往四明监督互市,一改前任官员严兵自卫的局面,而是抚以恩意,日本人都很服帖,没有敢闹事的。
B.王克敬光明磊落,仗义执言。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C.王克敬仁政爱民,体恤百姓。他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税。
D.王克敬实事求是,以民为本。他免除了为求取名爵的松江大户的粮额,虽然使国用减少,但使全郡的人都免受此事的危害。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
②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博涉多通,不为章句学。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司徒祭酒。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元嘉二十六年,累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侵,从容曰:“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愿上《封禅书》一篇。”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还为御史中丞。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人追取,谓为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迁太子左卫率。劭将为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萧斌等,流涕告以“明旦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斌惧曰:“谨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劭因起,赐淑等裤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分斌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裤褶。淑出还省,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劭命左右杀之于奉化门外槐树下。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南史·袁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B.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C.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D.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
B.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
C.封禅是指封泰山、禅梁父的祭祀天地活动,而《封禅书》指记述皇上祭祀等礼制。
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淑少时风度翩翩,涉猎广博,通晓文学,词采遒劲华丽,议论纵横,富有辩才,深受他伯父袁湛和姑父王弘的喜爱与赏识。
B.袁淑深思熟虑,为宋文帝攻赵、魏献策,规劝文帝在泰山封禅,但文帝认为封禅是盛德的事情,自己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能力。
C.袁淑喜欢说大话,常被人捉弄。刘浚曾赠钱三万给袁淑,过后又追回,袁淑对这种戏弄很不满,还以此上纲上线,一时被人嘲笑。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正气凛然。在他担任太子左卫率的时候,刘劭要弑君篡位,他先是严正劝告,再是断然拒绝,最后至死不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
(2)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父道冲,以艺待诏。代宗时,坐事赐鸩①,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之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直言由是躄②。
后署李师道府属。及师道不轨,提刀负棺入谏曰:“愿前死,不见城之破。”又画缚载槛车状而妻子系累者以献,师道怒,囚之。刘悟既入,释其禁,辟署义成府。后徙潞,亦随府迁。
监军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慈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欲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曰:“司空纵兵胁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③邪?它日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悟每有过,必争,故悟能以臣节光明于朝。穆宗召为谏议大夫,群情洒然称允。而悟固留,得听。
始,悟子从谏贵甚,见直言辄衣紫拥笏,以兵自卫。直言谏悟曰:“郎少年,毋使袭山东态,朝服可擅著邪?”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直言仰天哭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为功臣。然以张汶故,自谓不洁淋头,卒羞死。郎今日乃欲反邪?”从谏起,抱直言项哭曰:“计穷而然。”直言曰:“君何忧无土地,今胁朝廷,正速死耳。若从武德谋,吾见刘氏为元济④矣。”从谏拜曰:“唯大夫救之。”直言乃自摄留后,使从谏居丧。初,从谏惟郓兵二千同谋。直言既折之,军中遂安。大和九年卒,赠工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贾直言传》,有删改)
【注】①鸩(zhèn):毒酒。②躄(bì):腿瘸。③李司空:李师道。唐代叛将。④元济:唐代叛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B.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C.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D.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诏,文中指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有专长而等待诏令供奉内廷的人。
B.天子,指皇帝,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皇帝为天的儿子。
C.笏,文中指古代皇帝赏赐给掌兵大将的信物,调兵时用,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留后,文中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通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此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贾直言冒死救父,打动皇上。他欺骗父亲而喝下了皇帝赐予的毒酒,因此差点丧命,皇帝为此怜悯他,下令免去他父亲的死罪。
B.贾直言坚守道义,犯言直谏。当李师道图谋不轨时,他提着刀载着棺材进去规劝,并画图献给李师道,李师道一气之下将其囚禁。
C.贾直言善于劝导,得到信任。他常常指出刘悟的过失,从而使刘悟因臣子的节操而显耀;当皇帝诏令他人朝时,刘悟坚持挽留他。
D.贾直言未雨绸缪,指点迷津。他规劝刘从谏不可擅自着朝服,以免遭受祸患;当刘从谏无计可施而准备谋反时,他及时出手制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
(2)监军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慈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欲以汶代节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埋。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B.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C.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