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兵北地 略:掠夺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凭信之物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深厚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B.樊於期乃前曰:“为奈何? 夫晋,何厌有?
C.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乱易整,不武
D.驰往,伏尸哭   今有人大功击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丹对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含蓄婉转,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 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B.荆轲在燕国危如累卵之际,挺身而出,毅然允诺,但他提出要取信于秦王,则蔣献上“樊将军首”和“燕锊亢之地图”。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最后告之以谋.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
D.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荆轲侠肝义胆,狠心毒 辣;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肚直肠。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总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9 10:1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雍,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砀山教谕某笞膳夫,膳夫逃匿,父诉教谕杀其子,取他尸支解以证。既诬服,雍踪迹得之,白其冤。大学士陈循荐为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岁饥,奏免秋粮。劾奏宁王不法事,王府官皆得罪。石亨既诛,锦衣指挥刘敬坐饭亨直房,用朋党律论死。雍言:“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当之,岂律意?且亨盛时大臣朝夕趋门,不坐,独坐敬何也?”出之。七年议事入觐,留为兵部右侍郎。广西瑶、僮流剽广东,残破郡邑殆遍。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雍曰:“贼已蔓延数千里,而所至与战,是自敝也。当全师直捣大藤峡,攻其腹心,巢穴既倾,余迎刃解耳。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贼益奔突,郡邑益残,所谓救火而嘘之也。”众曰:“善。”遂长驱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道左,愿为向导。雍见即骂曰: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十二月朔,雍等督诸军水陆并进,拥团牌登山,殊死战。官军诱贼发矢石,度且尽,雍躬督诸军缘木攀藤上。别遣壮士从间道先登,据山顶举炮。贼不能支,遂大败。九年,柳、浔诸蛮复叛。兵部劾雍奏报不实。广西镇守中官黄沁素憾雍抑己,因讦雍。帝遣给事中张谦等往勘。谦还奏,事虚实交半,竟命致仕去。雍洞达闿爽,疾恶邪,坦中不为崖岸,挥斥财帛不少惜。两广人念雍功,尤惜其去,为立祠祀焉。家居五年卒,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韩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B.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C.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D.贼敢绐我/叱左右缚斩之/左右皆愕/既缚/而袂中利刃出/推问其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第一名称状元。
B.兵部,古代“六部”之一,长官为侍郎,掌管兵籍、军令、军械制造等及选用武官。
C.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到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D.祠,本义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建筑,引申义是为纪念名士伟人而修建的供舍(纪念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雍审案缜密,昭雪冤案。砀山教谕某某已被伙夫父亲诬告而屈服,身为御史的韩雍追查伙夫逃亡的踪迹,查得事情真相,为教谕昭雪冤情。
B.韩雍心系百姓,深受爱戴。他发现年成不好而引起饥荒,上奏要求免征秋粮,此后两广人因此怀念他,尤其惋惜他的离职,建立祠庙来祭祀他。
C.韩雍疾恶如仇,不畏豪强。他心中坦荡无城府,做右佥都御史时,弹劾宁王的不法行为,使王府的官员被判有罪,又为锦衣指挥刘敬仗义执言,使其得救。
D.韩雍胆识过人,有谋有勇。他辅佐赵辅平定叛乱,不仅提出直捣大藤峡、进攻盗贼的巢穴的策略,还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士兵爬树攀藤而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当之,岂律意?
(2)而分兵四出,贼益奔突,郡邑益残,所谓救火而嘘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D.侯:古代有公、伯、侯、男、子五等爵位,侯是第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性格豪爽,多愁善感。在垓下之围中,他预料了到失败命运,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可谓是“猛虎细嗅蔷薇”。
B.项羽勇猛无敌,但也自负得意。东城快战,连斩敌将,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乌江边,面对必欲杀之以邀功的“故人”,他慷慨赐头。
C.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在乌江岸边,亭长劝他登船离开,以图东山再起,他拒绝好意;他还不忍爱马被杀,赠马亭长。
D.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项羽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同类题3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之乱,征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伐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候,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注释)①哥舒翰,唐代名将。
【小题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梁、宋(客居)   张九皋深之(以……为奇)
B.于文雅(轻视) 禄山之乱(恰逢)
C.于上前(说坏话)   不足以其势(遏制)
D.而全蜀太平之人哉(受困)   食邑皆还(封存)
【小题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适拂袖去   小学大遗
B.征翰讨禄山青, 取之
C.气质自高   能精诚致魂魄
D.适陈江东利害 我欲之梦吴越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
(1)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2)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
【小题4】断句
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能体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三件事。

同类题4

完成各题。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宗奏辨,尚书郭琏亦言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帝遂责佐。而御史张鹏等复劾宗微过。帝以鹏朋欺,并切贲佐。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

(节选自《明史•顾佐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庄浪知 除:授职。
B、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焉   预:准备。
C、命法司会 鞫:审问
D、赐敕奖慰,钞五十贯 赉:赏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因 / 怒诉者曰 / 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 / 士奇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B、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 / 因怒诉者曰 / 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士奇 / 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C、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因 / 怒诉者曰 / 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士奇 / 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D、帝叹曰 / 朝臣贫如此 / 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 / 小人敢诬之 / 必下法司治 / 士奇对曰 / 细事不足干上怒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顾佐文武双全,使得守将佩服。端午日,守将召集官员比试技艺,因他是文官,不让他射箭,他却拿起弓箭一发中的,令守将大为折服。
B、顾佐个性鲜明,为人刚直不屈。他为官让官吏和百姓感到又害怕又佩服;他的刚正使权贵们多感不便,于是被调出京城做了贵州按察使。
C、顾佐治绩显著,受到辅臣举荐。他因担任京兆尹,使政治清明,弊政革除等治绩,受到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推荐,并被任命为右都御史。
D、顾佐考核严格,做出相应处理。他在正统初年考察十五名御史不称职,降职或罢免了他们,把被吏部考核称职的郡宗也考核为不称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夷、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依次有卿、士、大夫三级。
C.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孟、仲、季之说。
D.王子:帝王的儿子。嫡长子多会作为皇位继承人被立为太子,又称皇储或储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4】把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