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为之奈何 奈何:如何、怎样
B.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通“挡”,阻截、拦住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比喻细小的东西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儿女亲家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素留侯张良 ②沛公今事有
③又为歌曰  ④秦地可尽
⑤君安与项伯有?     ⑥吏民,封府库
⑦常以身蔽沛公 ⑧范增数项王
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杀人,臣
日夜望将军至 ⑿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①②/③④⑥⑦/⑤⑧⑾//⑨⑩⑿
B.①/②③④/⑥⑦/⑤⑦//⑨⑩⑾⑿
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⑾⑿/⑨⑩
D.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⑾/⑨⑩⑿
【小题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不然,籍何以至此?
B.欲呼张良与俱去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9 02:5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简文帝疾驾,桓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上疏请量宜旋旆,并召子征虏将军琰解甲息徒,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玄抗威彭沛,委以董督。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寻,时年六十六。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节选自《晋书谢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
B.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
C.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
D.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因为身体尚未强壮,所以称弱冠。
B.“崩”指古代帝王或王后死亡,“薨”指古代诸侯或大官等死亡,是谦称。
C.“山陵”可比喻帝王,也可指帝王的坟墓。文中“赴山陵”指赴陵墓奔丧。
D.“祚”,本意指福,也可指君主的位置,文中的“晋祚”是指晋国的命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才思敏捷,为人赏识。他年轻时去王蒙家做客,与王蒙清谈多时,王蒙评价他勤勉不倦,日后一定会大有可为;王导也很器重他。
B.谢安胆识过人,不畏生死。面对桓温的大兵压境,他谈笑自若,与王坦之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待坚的百万敌军,他神情泰然,毫无惧色。
C.谢安喜怒无形,本性淡然。在关键时刻,他能够把握大局;收到获胜的消息,他看罢信便丢在床上,全无喜色,下棋如故,一点也不激动。
D.谢安志趣高雅,谋略过人。小人专权时,他重拾隐居东山之志,准备携家自水道还东;病重后,他还想好对敌之法,安排东西夹击的策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
(2)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待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张仪已学游说诸侯,遂入秦。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gài)击秦。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始尝与苏秦俱鬼谷先生  事:做事
B. 于是张仪往楚  相:任国相
C. 虚上舍而自之  馆:安排住宿
D. 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  卒 :终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娘指叩门扉
B. 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C. 楚王大怒,发兵攻秦/夫列子御风
D. 今闭关绝约齐/其制稍异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张仪欺诈权变之术的一组是( )
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③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④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⑤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 ⑥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仪以其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善于借物的本领,出色完成了“相楚”使命。
B. 陈轸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直面陈言,是楚国的耿介衷肠之臣。
C. 本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还不乏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
D. 由本文可知,楚王愚蠢贪婪、刚愎自用又感情冲动,终于落得个折兵损将、国破身亡的下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国尚可存。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潘良贵,字子残,婺州金华人。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时宰相蔡京方以爵禄钩知名士,良贵屹然特立,亲故数为京致愿交意,良贵正色谢绝。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唐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除考功郎,迁左司。宰相吕颐浩从容谓良贵曰:“旦夕相引入两省。”良贵正色对曰:“亲老方欲乞外,两省官非良贵可为也。”退语人曰:“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士大夫受其牢笼,又何以立朝。”以直龙图阁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起为中书舍人。
会户部侍郎向子諲入见,语言烦亵,良贵故善子諲,是日摄起居,立殿上,径至榻前厉声曰:“子諲以无益之谈久烦圣听!”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良贵求去,既归,不出者十牟。李光得罪,良贵坐尝与通书,降三官。卒,年五十七。
良贵刚介清苦,壮老一节。为博士时,王黼、张邦昌注俱欲妻以女,拒之。晚家居贫甚,秦桧讽令求郡,良贵曰:“良贵不敢为也。”其谏疏多焚稿,仅存杂著十五卷,新安朱熹为之序。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注】王黼、张邦昌,当时朝廷权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B.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   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C.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 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D.子諲欲退/高宗顾良贵曰/是朕问之/又谕子諲且款语/子諲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
C.幸维扬,文中指皇帝到维扬。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良贵有操守,有主见。宰相蔡京拉拢名士,通过潘良贵的亲戚朋友表达愿意和他交往的心意,被他拒绝;他大胆指出何、唐等人不能任用,否则,会误国。
B.潘良贵忠于国家。他请求朝廷清除奸臣,惩罚叛徒,威慑敌人;他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他建议养精蓄锐,恢复国家。
C.潘良贵敢于直言。吕颐浩私下告诉潘良贵要提拔他,潘良贵直言担心这种做法;向子諲和皇帝说废话,潘良贵厉声制止,而得罪了皇帝,被皇帝罢官。
D.潘良贵不攀附权贵。他做博士时,权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把女儿嫁给他,被他拒绝;晚年在家很贫穷,秦桧暗示让他求官,也被他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2)宰相进退一世人才,以为贤邪,自当擢用,何可先示私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中涓从。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魏王豹反,击魏王于曲阳,生得魏王豹,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候,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盒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参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回:“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颛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悼惠王富于春秋——悼惠王年纪很轻
B.使人厚币请之——派人用丰厚的礼物去请他
C.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曹参于是回避正堂,把盖公舍弃在里面
D.告舍人趣治行——告诉门客,叫他们赶快整理行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参中涓从 比去,手阖门,自语曰
B.参相齐,齐七十城 师道不传也久矣
C.至何死,所推贤唯参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遵勿失,不亦可乎 后人哀之不鉴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B.剖符,帝王封赏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黄老,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
D.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文中指曹参埋怨汉惠帝不关心朝廷政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建立战功,得到封赏。他跟随刘邦起事,平定三秦,生擒魏王,在刘邦称帝后,他辞去汉丞相做了齐国的相国。
B.曹参治齐有方,人称贤相。他采用盖公清净无为的方略治理齐国,让百姓自行安定,使齐国大治,被誉为贤相。
C.曹参不改前制,守业有功。他代萧何做汉相国,做事情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任何变更,丝毫不理政事。
D.曹参不畏皇威,敢于直言。惠帝怪罪曹参不治政事时,曹参认为汉惠帝比不上刘邦,自己也比不上萧何贤明。
【小题5】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限3处)。
参 尽 召 长 老 诸 生 问 所 以 安 集 百 姓 如 齐 故 诸 儒 以 百 数 言 人 人 殊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2)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