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B.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C.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D.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
C.郡守,官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战国各国在边地设郡,派官防守,官名为"守"。本系文职,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D.南宫,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悚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2 10:1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士。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帝曰:“然。”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
C.“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或图像拓下来的纸本。
D.“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B.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
C.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
D.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2)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后征,四迁为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B.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C.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D.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B.处士又称为“隐士”“高士”,是古代对有德有才而又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的称谓,后也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C.老氏指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著有《南华真经》。
D.五更是古代的荣誉称号,相传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三老五页”以父兄之礼尊养年老德高、阅事深的退休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霸熟知礼仪,深受众人敬重,他幼年即懂得孝顺礼让,讲究合乎礼仪,从人认为他可以与古代贤人比肩。
B.张霸勤于学习,精通儒家经典,他自幼熟读经书,修订《严氏春秋》,自成一家,同乡学子因此慕名而来。
C.张霸为官有道,治下百姓安宁。他任职地方推荐人才,倡导儒学,收服盗贱,民众和乐,他有很高的声望。
D.张霸道法自然,淡泊虚名微利。他主动辞官归乡,不屑巴结权贵,临死前要求儿子就地安葬,深受后人景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2)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未及冠,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选编自《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B.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C.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D.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也称加冠、弱冠,男子满十八岁时,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绘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爱读书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仕途坎坷。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2)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少开敏,年十四,见特进李峤,峤称有王佐才。开元初,姚崇复相,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数讽崇年老宜避位。时宋璟在广州,因劝崇举自代,崇用其谋。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马怀素等绪次四库书,表澣为副,改秘书少监。是时,开府王毛仲宠甚,与龙武将军葛福顺相婚嫁,毛仲请奏无不从。澣乘间曰:“福顺典兵马,与毛仲为婚家,小人宠极则奸生,不预图,且有后患。高力士小心谨畏,可备禁中驱使,腹心所委,何必毛仲哉?”又言:“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惟陛下密此言。”帝嘉纳,且劳曰:“卿第出,我徐计其宜。”会大理丞麻察坐事,出为兴州别驾,澣往饯,因道谏语。察素奸佻,遽言状。帝怒,召澣入殿中曰:“卿向疑朕不密,而反告察,谓何?且察轻躁无行,讵不知邪?”澣免冠顿首谢,贬高州良德丞。久之,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又立伊娄埭,官征其入;招还流人五百户,安辑之。复徙汴州。澣中失势,益怅恨,素操浸衰。更倚力士助,得为两道采访使,兴利以中天子意,裒货财遗谢贵幸。纳刘戒女为妾,不答其妻。李林甫恶其行,欲挤而废之。会其幕府坐赃,事连澣,诏矜澣老,放归田里。天宝初,召为太子少詹事,留司东都。卒,年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B.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C.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D.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三公之下,隋唐后为散官。
B.四库,我国古代宫廷藏书之地,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类图书,这里指《四库全书》。
C.顿首,磕头,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语书简表奏结尾,表示致敬。
D.幕府,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泛指衙署,借指将帅或幕僚、幕宾,文中指齐澣的下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澣少年聪颖,可为王佐。他十四岁时见到李峤,李峤称赞他有能够辅佐帝王的才能。后来他果担大任,任职中央、地方,为朝廷做出贡献。
B.齐澣多次谏言,为人坦诚。他直言劝谏姚崇让出宰相职位,当面说宋璟不如前任,奏报皇帝王毛仲和葛福顺的姻亲关系,提醒皇帝加以提防。
C.齐澣口风不严,仕途受挫。他劝谏皇帝保守秘密,但自己却对大理丞麻察漏了口风。皇帝知道后大怒,齐澣摘帽谢罪,被贬为高州良德县丞。
D.齐澣中年失势,操行衰败。他努力兴利迎合皇帝的心意,又搜集财货赠谢位尊且受君王宠信的人,后娶刘戒的女儿为妾,不理睬自己的妻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顺典兵马,与毛仲为婚家,小人宠极则奸生,不预图,且有后患。
(2)帝嘉纳,且劳曰:“卿第出,我徐计其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

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

【小题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B.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C.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D.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
B.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
C.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
D.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