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后征,四迁为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B.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C.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D.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B.处士又称为“隐士”“高士”,是古代对有德有才而又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的称谓,后也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C.老氏指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著有《南华真经》。
D.五更是古代的荣誉称号,相传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三老五页”以父兄之礼尊养年老德高、阅事深的退休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霸熟知礼仪,深受众人敬重,他幼年即懂得孝顺礼让,讲究合乎礼仪,从人认为他可以与古代贤人比肩。
B.张霸勤于学习,精通儒家经典,他自幼熟读经书,修订《严氏春秋》,自成一家,同乡学子因此慕名而来。
C.张霸为官有道,治下百姓安宁。他任职地方推荐人才,倡导儒学,收服盗贱,民众和乐,他有很高的声望。
D.张霸道法自然,淡泊虚名微利。他主动辞官归乡,不屑巴结权贵,临死前要求儿子就地安葬,深受后人景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
(2)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12:0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郑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①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②则濡迹③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也。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
注:①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②陵夷:衰颓,衰落。③濡迹:驻足,喻出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B.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C.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D.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汇编,共20篇,与《孟子》《大学》《礼记》并称为“四书”。
B.孝廉: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因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遂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用来代表国家。
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用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苟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
B.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应该做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
C.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既可减省赋役,又能改善礼制,利国利民。
D.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2)或疑其乖趣舍,奈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常见郡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拿因从光武北至薊。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日:“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日:“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拿日:“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美阳二县。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日:“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因诏拿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尉,官名,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吏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皆省称“尉”
C.户邑,即户口与县邑,汉代开始设置,也指封建君主分封给诸侯或大臣的土地。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爱好学习,学以致用。他因为小时候经常观看郡尉检阅骑士、演练跑马射箭等,喜欢上了调兵遣将的事情,长大后带兵打仗,所向披靡。
B.耿弇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投奔光武帝后数次被召见并加以慰劳,后被授予建威大将军,封为好畤侯;生重病时,光武帝几次亲自探视。
C.耿弇有胆有谋,作战勇猛。邯郸兵来时,他认为可以北上,攻下邯郸;攻打祝阿时,耿弇故意撒开一角的围兵,让张步部众得以奔归钟城。
D.耿弇家风淳朴,以孝闻名。耿弇父亲生病时,他们兄弟六人都穿青紫色的官服,问候父亲并以医药伺候,很受当时人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2)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焉。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日受诛,死无所恨。”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B.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C.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古代王后死了亦称“崩”。
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虞都尉造反,想趁机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只好逃亡去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当时拥兵称帝的特别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任命他为虞县县令。
C.冯鲂遭受围困,英勇奋战而出。冯鲂任郏县县令时,郏县强盗延褒等带领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多日,直至城池丢失才跑了出来。
D.冯鲂宽宏大量,赦免造反之人。光武帝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聚落,并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他们后全部赦免,让他们去种田务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
(2)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琼传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三年,大旱。琼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七年,疾笃,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节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B.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C.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D.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是父亲生病的婉辞。父忧期间,父忧人不准为官。
B.仆射:诸官之长称仆射。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自侍中、尚书、博士等以至于军屯吏、驺等皆有仆射。
C.上疏:这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文中指上奏章。
D.:文中指食邑,即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自幼跟着父亲一起在尚书台,了解朝廷的许多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做官以后,办理公务就很熟练。
B.因为父亲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但他称有病没有就任。皇帝授予他纶氏的官职,他又称有病不去。
C.他受征召入朝后,屡屡官居要职,从尚书仆射到司空、司徒、太尉,后官至三公首位。
D.黄琼认为对梁冀的赏赐应当与邓禹和霍光相比,认为赏赐与功劳相对应,爵位不能超越德行,向皇帝建议不要奖赏他,因此得罪了梁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2)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