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甲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乙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5.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
C.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D.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小题2】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
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B.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
C.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3-18 07:0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借助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侨乡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现在,优势弱化,劣势凸现,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速度甚至落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之后,面临严峻挑战。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原来的产业转入地成为转出地   D.环境污染严重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是(  )(单选)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镇体系,其中 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 类型。
甲: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丙: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4)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