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钟离意传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节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注]①刑:通“型”,典范、榜样。②阔略:宽恕;宽容③隐亲:亲自抚恤。④徒:囚徒⑤坐臧:因贪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B.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C.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D.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小题2】(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延误
B.诏部送徒河内诣:前往
C.后暇丘令除:任命
D.此臧秽之宝,不敢拜诚:的确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身分发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
B.钟离意押送囚徒到河内,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到了规定的日期,囚徒大多数按期到达目的地,光武帝说他的确是个好官吏。
C.钟离意为堂邑县令时,让被捕入狱的防广回家为母办理丧事。此举引起县丞异议,钟离意排除众议,依然放回防广。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
D.显宗将交阯太守张恢的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却将其放到地上而不拜赐。他说这些肮脏的宝物,自己不敢拜受,显宗于是改用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2)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29 04:2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B.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C.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D.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来指京都,后用以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时所到之地。
B.《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周易》,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C.嗣位,即继承君位。封建社会里,嗣位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历代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薨,古称诸侯、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也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育的皇子公主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晋臣政治才能突出。他得到了制置使范成大的推荐,受到了孝宗的召见,他明确阐述了当时的四种弊端,官职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人刚正不阿。他敢于当面责问中书令,也敢于上奏直陈亲信大臣受宠弄权之事,中书令为此畏惧他,皇帝为此醒悟。
C.胡晋臣能够明辨是非。侍郎林栗弹劾朱熹不接受任职的行为十分傲慢,胡晋臣上疏挽留朱熹而反对林栗,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D.胡晋臣对大宋竭忠尽智。他尽心尽力辅佐孝宗、光宗两位皇帝,竭诚开导皇帝,切中事理,小心谨慎弥补过失,后死于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2)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调单州司户,再调阳谷簿。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者八载。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靖康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执帅宇文粹中,杀官吏,婴城自守,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绍兴七年秋,迁起居郎。弥逊自政和末以上封事得贬,垂二十年,及复居是职,直前论事,鲠切如初。冬,试中书舍人。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帝嘉纳之。秦桧再相,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答曰:“弥逊爱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十余年间不通时相书,不
请磨勘,不乞任子,不序封爵,以终其身,常忧国,无怨怼意。二十三年,卒。
(选自《宋史·李弥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B.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C.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D.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明清时称监生。
B.河朔,本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后也指紧靠帝都、为帝都周围的主要防御屏障,此指后者。
C.嵩山祠,祠禄省称,古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无职事,但可享受官俸。
D.驻跸,本指皇帝后妃外出时暂停小住,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本处指在外暂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弥逊耿直实在,屡次进献忠言。政和末年任起居郎时,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二十年后他再任此职时,直言进谏的秉性依然没有改变。
B.李弥逊有勇有谋,确保地方安定。他在冀州因击杀金军而让兀术心有忌惮;在代理建康事务时,他孤身劝降判军,并自作主张只诛杀首恶者。
C.李弥逊刚正不阿,绝不攀附权贵。宰相秦桧曾邀李弥逊到私宅,想利诱他,但被他严词拒绝;在朝廷之上,李弥逊也敢大胆与主和派争辩。
D.李弥逊一心为国,从不谋求私利。被削职期间,他从不和掌权的宰相通信,也不为自己的后代谋福利;终其一生,常忧国事,从不怨恨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
(2)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与赵鼎、王庶、曾开四人同沮和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社稷,我国古代称谷神为社,土神称为稷,粮食和土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故而人们也用社稷代指国家。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接待等事务,科举取士、学校事务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2)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二人者当路,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
神龙中,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廷大恐。兢上言:“相王仁孝,遭荼苦哀毁,以陛下为命,而自托于手足。若信邪佞,委之于法,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累迁起居郎。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睿宗崩,实录留东都,诏兢驰驿取进梓宫。以父丧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
始,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时武三思、张易之等监领,阿贵朋佞,酿泽浮辞,事多不实。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笔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时张说罢宰相,在家修史。大臣奏国史不容在外,诏兢等赴馆撰录。进封长垣县男。久之,坐书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奏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余篇。累迁洪州刺史,坐累下除舒州。天宝初,入为恒王傅。虽年老衰偻甚,意犹愿还史职。李林甫嫌其衰,不用。卒,年八十。
初与刘子玄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说已然可,赖宋璟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谓日:“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日:“子玄已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故在。”闻者叹其直。说屡以情蕲改,辞日: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云。
(节选自《新唐书·昊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B.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C.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D.伤陛下之恩/失天下/望自昔翦伐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棣,即《小雅·常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B.实录,古代编年体的一种,专门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的。
C.梓官,指我国古代皇帝、皇后的棺柩,如:《晋书·帝纪》“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内外肃然,乃奉梓官还邺。”
D.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秦汉时二十等爵制内无“男爵”,“县男”跟“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兢读书广泛,为人正直。他从小就有抱负,精通经学和史学;他只和魏元忠、朱敬则交朋友,这两人当宰相后,向朝廷推荐吴兢写国史。
B.吴兢忠于国家,议事无畏。节闵太子之乱,奸臣诬陷相王参与阴谋,朝廷大惊,吴兢上奏为相王辩解,劝皇上消除疑虑,保持了朝政稳定。
C.吴兢修史严谨,不阿权贵。武三思等人主管修史的时代,史官多阿谀权贵讨好佞臣,记事多不真实,吴兢不满意,就私撰《唐书》等史书。
D.吴兢修史不顺,仕途坎坷。母亲、父亲的去世让他离职中断修史;仕途上先因被判记事不当而遭贬,又在洪州刺史任上受牵连而被贬舒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
②说屡以情蕲改,辞日:“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擢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上边务六事,皆议行。嘉靖元年,吉囊入泾阳。镆遣游击彭楧出西路,释指挥卜云于狱,使副之。夜半邀击,斩其二将,乃遁。玺书褒谕。寻召为工部右侍郎,出督漕运,改兵部左侍郎。
四年,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谋不轨。镆调永顺、保靖兵,使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兵八万,分道讨。而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用希仪计,结猛妇翁岑璋使为内应,大破之,斩猛子邦彦。璋诱杀猛,献其首。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任一子官,诸将进秩有差。镆请改设流官,陈善后七事,制可。乃命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以兵万人镇其地。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苏等薄城,经突围走,城遂陷。王受亦攻入思恩府。巡按御史石金劾镆失策罔上,并论前总督盛应期。帝以镆有功,许便宜抚剿。苏、受数求赦,镆不许,将大讨之。会廷议起王守仁督两广军,令镆与同事。镆引疾乞罢,许驰驿归。
初,广东提学道魏校毁诸寺观田数千亩,尽入霍韬、方献夫诸家。镆至广,追还之官。韬、献夫恨甚,与张璁、桂萼合排镆。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时费宏虽去,犹借镆以排之也。镆既得请,方候代,千夫长韦贵、徐伍攻复思恩。镆上其状。诏先赏贵等,而以抚剿事宜俟守仁处置。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其后,苏、受复叛,帝渐思镆。十三年,三边阙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召对。宏荐镆,时亦助之。遂命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未赴,宏卒。镆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镆既罢,荐者至二十疏,不用。家居数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B.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C.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D.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中,皇帝在殿廷上,对乡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皆可统称进士。
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三种:干支纪年法、王公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文中“至和元年”属年号纪年。
D.每年农历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位“既望”,最后一天称“晦”,“正月朔旦”即正月初一早上。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镆本人学识出众,又善于教育学子。考中了进士被提拔任官后,又在成立宣成书院后,聘请经师给读书人讲授《五经》。
B.嘉靖元年吉囊入侵泾阳,姚镆用人得当。他特意从牢狱之中放出指挥使卜云,让他辅佐彭楧,二人奇袭敌兵,击退入侵者。
C.姚镆任职建功,被提拔,且惠及儿子。除掉图谋不轨的岑猛后,朝廷下诏提拔姚镆为右都御史,加封为太子少保,而且允许给他的一个儿子任以官职。
D.姚镆后来因种种原因屡被闲置。先是石金再次诋毁姚镆,张璁排挤姚镆,皇帝将他闲置起来;后来又因姚镆请辞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被罢官不用。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
(2)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