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①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或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上召革敕曰 面:当面
C.琅邪王骞山阴令,赃货狼藉  为:做
D.监吴郡  寻:寻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见革弊絮单席,耽学不倦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B.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人之力敝之
C.以清严百城所惮 若属皆且所虏
D.典签沈炽文王所制诗呈高祖     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2)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9 11:1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號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诡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宅舆马法度 僭:超越B.吏白恐宰相意  尾:违反
C.帝不能    夺:使……改变D.吾用休,社稷耳  计:计策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级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⑥已而疏辄至。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蒿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怪:责怪
B.而右手持匕首之     揕:掷击
C.荆轲逐秦王,秦王柱而走 还:环绕
D.而虏燕王喜,秦天下 兼:兼并,统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B.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C.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D.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宾:原指周天子接待天下诸侯时,诸侯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后泛指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文中的“陛下”,可以理解为“殿前的台阶下”。后来“陛下”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C.鄙人:鄙,指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鄙”即此义。选文中的“鄙人”是自称的谦辞。
D.郎中:本为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文中指宫廷的侍卫。自宋代起在南方方言中称医生为郎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处变不惊,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就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B.荆轲英雄虎胆。“图穷而匕首见”后,荆轲“把、揕”的动作让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
C.荆轲视死如归,左腿被砍断后荆轲跌倒在地,奋力一击仍然没有成功,完全失去战斗力后,荆轲靠着柱子,岔开两脚大骂秦王,最终被杀。
D.荆轲匹夫之勇。荆轲凭一己之力刺杀不成功,反而惹怒了秦王。秦王增派军队赶往燕国,调派王翦的军队攻打燕国,十个月以后燕国就灭亡了。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卫律所降者 及还,须发尽白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C.虞常果引张胜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幸蒙其赏赐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单于愈益欲降之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
A.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以勇气闻于诸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B.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C.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D.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B.秀才,指科举考试中通过了县、府、院三试的生员。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如:“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
D.出,指出京受任。文中指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命运坎坷,孤苦无依。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李密师从谯周,颇有才干,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C.李密孝顺恭敬,感情真挚。他倾苦情,说难情,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D.李密希得升迁,入朝为官,但因无靠山未能如愿,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因而心怀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方,京兆长安人也。性刚决,有胆气。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邑八百户。大定元年二月,高祖受禅,进爵为公。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万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栅,又击破之。四月,师至林邑国都。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 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B.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C.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D.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爵位可分为公、侯、伯、子、男。
B.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世常有权臣以禅让之名来夺取皇权。
C.仆射,官名。秦开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仆射”这一官名一直沿用到清末。
D.上柱国,古代官职。起源于春秋时期,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唐以后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方刚毅果断,得以军功封爵。高祖时刘方南征交州,对待敌人或招降或斩杀,在平定李佛子和林邑国国王叛乱后,被朝廷追赠封为卢国公。
B.刘方军纪严明,带兵有威有恩。刘方军令严明,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有病他也亲自抚慰关照。
C.刘方方略得当,能以晓谕降敌。隋军至都隆岭,遇贼兵来犯,刘方遣将击破,大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致其恐惧投降。
D.刘方林邑征战,士卒伤亡巨大。刘方南征林邑,异常艰苦,终刻石纪功而返,但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士兵脚都走坏,死去的人达十之四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2)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