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陵少卿,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2 10:5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君柯亭传

袁枚

叙奇行易,叙庸行难。古今文人,都操此论。然而庸德庸行,圣人所重。故曰:“中庸不可能。”人果能于伦常日用间为人之所不能为,则庸中之奇,又何尝不觥觥兀立耶?吾于方君柯亭见其人矣。
君讳源聚,字函光,号柯亭,古歙人也。生而孤露,事亲孝,行己恭。家业先丰后。或为君危,君慨然曰:“穷通,命也。素位而行,道也。吾何容心哉?”早废举子业,贸迁有无。稍稍自立,便趋人之急。乡党义举,赴之若热。辛未岁大饥,君出境购粟,还乡平粜,赖以存活者无算。同产六人,其季早亡。兄弟析产时,君又慨然曰:“媰孀抚孤,傫然孑立,薪水殊艰。我丈夫也,自食其力,安用祖宗余庇耶?”遂却所分田产,全以畀之。嗟乎!仁义不行,《鹿鸣》兴。今之人,往往争一缺口盆、折足几,兄弟勃谿者,比比也。即史载薛包分家,奴婢取其老病者,田庐受其荒顿者,号称古之贤豪。然彼终有所受分,非脱手不取也,以君相较,其义心清尚,不更加古人一等哉!至于葺琳宇,修浮图,又其末节余行,不足为君异也。
君以捐修城工议叙主簿,年六十而卒。子五人,名如川者,九岁能诗,以文于时。今年就试金陵,饷隃麋百螺,上镌“随园先生著书之墨”,曰:“昔韩昌黎能文,求传志者金币如山如川。家贫无能为役,故辛苦捶烟,为先生润笔,为先人乞传。”余嘉其意而不忍辞也。
论曰:传记之体,有叙无断。常谓苏子瞻作温公神道碑以一诚字相贯串,是温公论,非温公碑也。然事迹少不得以议论行之。太史公叙屈原、伯夷,参入己意,方有波澜回折。余书方君,亦此意也。
(注释①)隃麋百螺:隃麋,地名,墨的代称。螺,量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业先丰后 啬:财物窘困
B.仁义不行,《鹿鸣》兴 刺:怨愤
C.以文于时 噪:名声显扬
D.金币如山如川    辇:车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寻常生活中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常人中的奇人,方柯亭就是这样的奇人。
B.方柯亭一出生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很孝顺,待人处世很谦恭。他很早就放弃了科举仕途,去做生意。
C.方先生兄弟六人,小弟早亡。兄弟分家时,先生怜惜小弟一脉孀妻弱子生活不易,把自己应得全给了小弟一家。
D.方柯亭曾在家乡修道观、建佛塔,但作者认为这些事情还算不上善行义举,所以不值得在传记中加以叙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辛未岁大饥,君出境购粟,还乡平粜,赖以存活者无算。
(2)然彼终有所受分,非脱手不取也,以君相较,其义心清尚,不更加古人一等哉!
【小题4】请参照文章末段概括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同类题2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族人唆使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予族知为关廷福所为,大德之。中道置币遗之,固不受。里中乃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卒论死如律。每年核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岁,竟不易辞,卒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今惟曰‘囚耳,囚耳’。不知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
B.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
C.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
D.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佣儿醉,夜乃之破庙中   卧:使……躺
B.廷福为人伐木回  间:中间
C.廷福且走 度:估计
D.县官而怜之 壮:赞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廷福秘密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霍氏,杀了周人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来,想要趁机将其困在家中。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
D.乡人认为关廷福是一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却认为关建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族知为关廷福所为,大德之,置币遗之,固不受。
(2)“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卒,年七十八,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节选自《明史•黄福传》)

(注)①开中:明代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小题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祖之     认为……不寻常
B.福在交阯十九年 一共
C.孚于人     向来
D.老而弥笃     加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B.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C.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D.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事奉六朝,多有建言。他提出轻省赋税、设立卫所、设置驿站、让广东海运粮食供给广西等建议,都被皇上认可批准了。
B.黄福才干卓著,理政有方。安南初定,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上的恩德和旨意;告诫下属不要苛扰百姓,上下顺服。
C.黄福救助官员,受民爱戴。他帮助和救济所有被贬到交趾的官员,选出贤明的人共事;离开交趾时,百姓奔走相送,哭泣不忍分别。
D.黄福为官廉洁,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妻子儿女也是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都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
【小题4】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 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入秦)。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盂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令若去此子,而敢之 生:养活。
B.希用事相齐 用事:掌权、执政。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糟糠 厌:满足、吃饱。
D.孟尝君恐,乃魏   如:离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薛公田婴文为太子 若舍郑为东道主
B.玄王孙为何   夫晋,何厌
C.今视之,眇小丈夫耳   此臣效命之秋也
D.所以不举五月子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B.田婴自己也是庶出,但他对田文委以重任,甚至将其立为太子,并非因为同病相怜,主要是看中他的才华。
C.齐湣王曾经派遣盂尝君到秦国去,当孟尝君回来后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可是在灭掉宋国后,齐王却骄傲起来,一心想除掉孟尝君。
D.田婴虽然手握重权,却奢侈专横,只知为个人积累财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田文对他不满并提出意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B.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C.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D.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①行牧且荛   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③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④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⑤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⑥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以后,假装像小孩似地害怕和啼哭,趁一个强盗离开之机,暗地里寻找机会割断了绳子,拿刀杀了一个强盗。
B. 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要杀区寄,区寄与他斗智,并在半夜烧断绳子杀死了他。他敢作敢为,希望人们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C. 刺史颜证觉得区寄与众不同,要留他当衙门小吏,但幼小老实的他由于阅历不深,缺乏远见卓识,拒绝了这份好差事。
D. 这篇小传赞扬了区寄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