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元扆字君华。太平兴国八年,选尚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雍熙三年,有事北边,元扆表求试剧郡,命知郓州。逾年召入,寻知河阳。还朝,改鄯州观察使。特诏朝会序班次节度使,奉禄赐予悉增之。再知河阳。淳化五年,秋霖河溢,奔注沟洫,城垒将坏,元扆躬涉泥滓,督工补塞。民多构木树杪以避水,元扆命济以舟楫,设饼饵以食。时澶、陕悉罹水灾,元扆所部赖以获安。真宗即位,换安州观察使,俄知澶州。咸平三年,转运使刘锡上其治状,诏书嘉奖,迁宁国军留后、知定州。时王超、王继忠领兵逾唐河,与辽人战,元扆度其必败,乃急发州兵护河桥。既而超辈果败,辽人乘之,至桥,见阵兵甚盛,遂引去。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诏褒之。属岁旱,吏白召巫以土龙请雨。元扆曰:“巫本妖民,龙止兽也,安能格天?惟精诚可以动天。”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澍雨沾洽。景德三年代归,拜武胜军节度。出知潞州。初,并、代、泽、潞皆分辖戍卒,后并于太原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元扆被疾卒,年五十。赠中书令,谥忠惠。子弟进秩者五人。五年,葬元扆,时上元欲观灯,帝为移次夕。元扆性谨让,在藩镇有忧民心,待宾佐以礼。喜读《春秋左氏》,声色狗马,一不介意。所得禄赐,即给亲族孤贫者。将赴徐州,请对言:"臣族属至多,其堪禄仕者皆为表荐,余皆均奉赡之。"公主有乳媪,得入参宫禁,元扆虑其去后妄有请托,白上拒之。真宗深所嘉叹,于帝婿中独称其贤。及殁,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吴元扆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B.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C.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D.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的封号,公主封号命名常用冯国名、郡县名和褒义词。
B.河阳指黄河北岸某地区,古代的“河”多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
C.上元本指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
D.《春秋左氏》即《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元扆为国请命,为民尽心尽责。北方有战事,他请命效力;水灾泛滥.也亲临督工,体恤百姓;遭遇早灾,他以诚心祈祷,感动上天,换来及时雨。
B.吴元扆富有远见,能防患于未然。他有军事才干,预科到王超与辽军作战必败,提前调兵在河桥防守,辽军在乘胜追击时见他己做好防备就退兵而去。
C.昊元扆身为皇亲,为人谨慎谦让。他虽贵为附马,却不喜安逸享乐,礼待宾朋下属,接济孤贫亲族:为避免公主乳母入宫随意请托,他告诉皇帝拒绝她。
D.吴元扆德才兼备,深受皇帝垂爱.在鄯州、定州任上,他为官有方,诏书褒奖;帝独称他在帝婿中非常贤明,在他死后,皇帝甚为痛惜,官其子弟。
【小题4】把文中画成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治。
(1)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
(2)臣族属至多,其堪禄仕者皆为表荐,余皆均奉赡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3 09:39: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B.《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
C.受禅,即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D.母忧,母亲的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 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日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
③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玄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④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
⑤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疾,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白进者/给以车牛
B.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白进者给以车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太祖,文中指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玄伯学识渊博。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崔玄伯受人信任。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崔玄伯不贪钱财。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崔玄伯生活节俭。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①报罢:未考中;②祔(fù):祔葬,合葬;③粤:助词,用于句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觉得……与众不同
B.著才矣,而仕卒不进显露
C.其考自远来县治治理
D.从君游最久交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   )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③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
④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⑤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文端任总督时,最了解袁枚的才能。袁枚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B.袁枚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袁枚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上级考官从远方来到溧水,怀疑袁枚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瞒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下列小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守不能 夺:改变B.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C.祠祀之 盍:何不D.守汪藻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署异为主簿,从只洛阳。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建武三年春,遣使者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禹复战,大为所败。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委以果实为粮。诏拜南阳赵匡为右扶风,将兵助异,并送缣谷,军中皆称万岁。异兵食渐盛,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威行关中。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B.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C.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D.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三年”中,“建武”是刘秀的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用来纪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
B.玺书,古代原指用泥封固加盖印章后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桑榆,此处喻指事情的后面阶段,现在常用“收之桑榆”表示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D.“苑”是古代帝王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文中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苑囿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谦恭礼让,治军井井有条。他出行遇见其他将领,总是主动让路;他治理军队井然有序,得到将士认可,等到汉军攻下邯郸,士兵们都愿意归他统率。
B.冯异顾全大局,作战善用谋略。他虽不赞同强攻赤眉军,但当邓弘进攻赤眉溃败,他积极与邓禹合兵救援;兵败之后,他又集聚兵力,设下奇谋,最终打败赤眉。
C.冯异平暴止乱,稳定鄂关中局势。赤眉被平定后,仍有不少寇贼拥兵作乱,他边走边平定,驻军上林苑;当时关中地区粮食匮乏,他又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
D.冯异为民谋利,得到皇帝肯定。他屯兵关中,关心民生,平反冤狱,三年左右使上林成为都邑;有人上疏暗示他有不臣之心,皇帝反而将奏折转给冯异,以示信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