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则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洛之士翕然之。师:老师
B.二程深服之。推:尊崇
C.门不仕者十年。杜:阻塞,关闭
D.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时。事:侍奉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陈寿的《三国志》也是国别体。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豪迈激昂。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0 06:1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B.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C.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D.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是科举考试最高功名。
B.免丧也称服阕,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古人为哀悼逝者需穿丧服,服饰时间都有限制。
C.侍读,是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之官,对提高皇室修养和执政能力有积极意义。
D.潜藩中的“藩”指封建时代的属国、属地,借指边防重镇。潜藩是指帝王作为王侯时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处仁抚民有方,平息叛乱民患。任东安令时,他对反叛者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终被其诚意所动;代理开封府事,当地得以大治,狱中常无系囚。
B.徐处仁胸怀天下,忧心兵民之困。他认为兵强民富方能立国,然而天灾人祸,兵民皆贫困不堪,应当早做准备,以防止后患。此言深得徽宗认可。
C.徐处仁坚持己见,惨遭排挤夺职。之前童贯想平抑物价,徐处仁与之不和,出言反对。之后徐处仁替没获得故免的百姓上奏,童贯借机排挤,徐处仁终遭削夺职务。
D.徐处仁坚决主战,抗击金兵南侵。金兵来犯,他广储粮草,集合上万精兵为国效劳;积极进言献策,奏请御驾亲征,反对割让土地,态度果断坚。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2)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嘉祐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②前资:已去职的官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B.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C.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D.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旦,即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旦,为旭日东升。
B.执政,执掌朝政之意,即执政官;也是对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C.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河,古代特指黄河;朔,在表示方位时指东方,如朔风即东风。
D.虚位,指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原为宴席之上空出座位,等待贤者到来,表示尊重。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热衷学习,才华横溢。富弼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被范仲淹认为是辅佐帝王的良才;晏殊看了富弼的文章,很欣赏他,并将女儿嫁给他。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割占宋朝国土,富弼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
(2)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洞,字仲通。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注)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谥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议。
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
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卓荦(luò):卓越出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B.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C.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D.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且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字有尊重的意味,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
C.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
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
C.张洞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遭大臣忌恨,只好让他出朝到地方任职:任职期间,张洞做出了诸如免除拖欠赋税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
D.宋英宗即位后居丧哀痛,多日不朝,在张洞及大臣劝谏下才上朝理政;宗说骄横无道,犯事定罪,张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议从轻处罚,英宗夸他识大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2)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縆锁两城,夹以炮弩,其要津皆施杙,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世杰提所部兵入卫,道复饶州,乃入朝。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兵至皋亭山,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以为彪来从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从容为言,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明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或谓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海口。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上有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砦,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摘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B.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C.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D.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保护君王。
B.三宫:“宫”在秦汉以后指帝王之宫,汉代以皇帝、皇后、太后合称为“三宫”。
C.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在之处。南宋兵败迁都崖山,这里成了临时朝廷
D.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二月癸未”即农历二月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杰少有奇才,受到重用。他少时曾有犯法的行为,但他有奇才,受到重用,多次立功其官阶连续升迁。
B.张世杰忠于朝廷,入卫有功。元军攻破新城,他奋力战斗;元军招降他,他不顺从;朝廷危念他独自率部入卫。
C.张世杰果决英勇,敢于死守。卞彪劝降,他断其舌裂其身;退守崖山宋军赶到,他烧毁行朝市,连船作寨死守。
D.张世杰忠贞不渝,可歌可泣。他至死不移忠于南宋之志,战败了还思虑保卫王船,还想侍太妃寻求赵氏后代立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
(2)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责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间,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迵,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诸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指南录后序》)

(二)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逢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侯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舌,乃东入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入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身被二剑,天祥偶不见获。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蒉荷天祥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师孟权能为逆    数:列举罪状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 诣:往,到
C.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日:白天
D.天祥出相城垒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贾余庆献谄后     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在使者之目     又有剪发杜门
C.募二樵者蒉荷天祥至高邮   至丹荆卿为计
D.久,复遣二路分觇天祥 震以威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祥偶不见获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青,取之于蓝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示出“抗辞”的积极意义。
B.文天祥被俘后一度以死相抗,以求保全名节,随后考虑到国家、君王及父母等多重原因,决定隐忍苟活,实现生命的价值。
C.文天祥逃到真州,想联合两淮军队抗元,实现中兴,却被误认为是说降之人而险遭杀害。幸而有苗再成等人的保护,得以侥幸逃至扬州。
D.序文叙事简洁,但饱含强烈的情感,连用“不得”含愤怒、无奈之情,“庶几在此”有欣慰之意;传文叙述客观而不失生动,“相顾吐舌”尽显人物情态。.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