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②乃设九宾礼于庭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②白常侍帝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取,滞留在长安。
B.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但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崔宗之等人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为他脱靴,使其受辱。他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2 04:5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 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或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B.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C.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D.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但“左迁”“迁谪”则指贬官。
B.处士,又名“隐士”,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赤乌,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将军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隐士谢谭。
D.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陈寿认为这是可悲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2)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必亡易吾意易: 改变B.重废父命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D.将以矫世也矫: 欺骗
【小题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分)  (   )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 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   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使自己返朴归真,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3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3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2)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节选自《后汉书·梁鸿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古代中国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学官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始建于秦始皇时期,汉武帝即位后进行了扩建,规模大得惊人。
D.床:在古代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也可指井边的石栏。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在汉代实用范围更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时期曾担任城门校尉,居住在北地并在那里去世。当时梁鸿年龄还小,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
B.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梁鸿气节高尚,他死后,人们都认为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小题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
(2)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