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
B.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
C.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
D.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困,常指不得志,处境窘迫;有时也指贫穷。而“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和“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中的“穷困”都是指不得志,处境窘迫之意。
B.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C.古人对人死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是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D.表示古代官职任免的文言词很多:“拜”,表示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出”,表示出京做官;“乞骸骨”“致仕”,表示辞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燕时,栾布因臧荼推荐,做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
C.栾布认为汉王被困彭城,兵败于荥阳、成皋一带的时候,汉能成功,彭越起了关键作用。
D.司马迁认为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那些重义的人也不能超过他。
【小题4】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2)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10:38: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的“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左陪乘。《鸿门宴》中樊哙给沛公担任参乘。
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不相同的,而“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C.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慕历代孝廉,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神武,哭泣呕血。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为官廉正,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廉能正直”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如驾崩、崩殂、崩溃、山陵崩。
C.刺史,古职官,汉武帝时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义,故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军事行政长官,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太守,知州等,但各朝各代职责又稍有不同。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部分爵位世袭或降等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因孝顺而被重用,官至太尉、尚书令等职。
C.高睿认为国家的事情最重要,宁愿以死效忠,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2)“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 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稀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稀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 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稀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 年,陈稀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稀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稀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 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贻信曰:“虽疾,强入 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 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 乃谋叛,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B.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汉初军功爵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和小爵。
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这里的“辟”通假“避”,取 “回避“之意。
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C.韩信认为陈稀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
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遵庆,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该综图传,外晦内明,不干当世。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谏曰:“嫌隙成矣,奈何入不测之朝,独不见来填、李光弼乎?二臣功高不赏,填已及诛。”怀恩乃止,遂以惧死为词。会蕃寇陷京师,乘舆幸陕,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知选事。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瑁于铨庭言词不逊,凌突无礼,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
尝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谋反,帝识其谬,置不问。性崞正,老而弥谨。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谏而见从,即内益畏。虽亲近,但记其削稿疏数,而莫知所言。大历十年薨,年九十馀。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百度百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B.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C.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D.代宗初/仆固怀恩阻兵汾/上指中官为词/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遵庆/道帝所以不疑/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荫:封建时代,因祖先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称为“推荫”。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十恶”之一。
D.乘舆:古代指诸侯和天子所乘坐的车子。文中借乘舆来代指裴遵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遵庆宅心仁厚,仗义执言。役夫因为不满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苛刻暴虐而说他的坏话,有关官员要按反叛论处役夫的罪行,裴遵庆据理力争,保全了几十族人的性命。
B.裴遵庆精明能干,频繁升迁。天宝年间参加选官的每年上万人,裴遵庆审查簿籍文书详细而不苛刻,公认为吏部第一人。裴遵庆能力超群,屡屡升职。宰相萧华多次推荐他。
C.裴遵庆德高望重,备受信任。裴遵庆按朝廷要求在宣平坊、东市两街张榜召集被选官员,被称为盛事。族人的儿子告发裴遵庆谋划反叛,皇帝将这件事情搁置起来不予追究。
D.裴遵庆厚道正直,持重谨慎。裴遵庆年纪越大越谨慎,推荐的贤才上门感谢,他认为这是耻辱。劝谏被采纳,反而更谨慎。裴遵庆写的奏疏,连亲人近侍也不知道其中内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嫌隙成矣,奈何人不测之朝,独不见来填、李光弼乎?
(2)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清传

柳宗元

①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誊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枳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圆。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②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运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③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同在句中的意思。
(1)善药  居:_______________;
(2)未尝取直   诣: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同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皆乐清求药
A.靠近 B.前往 C.向着 D.成就
(2)相于户
A.接连不断    B.聚集 C.委托    D.叮嘱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市人其异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清有道者欤   皆出于此乎
C.清取利远 北收要害
D.再骂而仇耳   群聚而笑之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2)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小题5】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描写“市人”言论的作用。
【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生意场上的交往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宋清就是如此。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作文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