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
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
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明年,丁母忧,愿终制,不许。
及元昊入寇,密诏偕选强壮万人,策应麟、府。偕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以军法从事。”诏如所请。并人大惊畏。有中官预军事素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管赴河外,戒曰:“遇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中人不服,捧檄诉。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翌日告疾,未几遂卒。于是军政肃然。
偕在并州日,尝论《八阵图》及进神盾、劈阵刀,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盾。
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楯法败元昊于兔毛川。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职为从官,不思为国讨贼,而助元昊不臣之请,罪当诛。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
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偕性刚而忠朴,敢为大言,数上书论天下事,议者以为迂阔难用。
(节选自《宋史·杨偕》,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楯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
B.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楯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
C.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楯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
D.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楯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贫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褐是粗布衣服,古代贫民服褐,因此,褐常代指贫民。《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乃使其从者衣褐”之句。 |
B.文中河外,指黄河以北地区。与此相对的是“河内”,《寡人之于国也》中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起诉与河内。” |
C.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项脊轩志》中记述“顷之,持一象笏至。” |
D.章,也叫疏、奏,与“表”是同一类文体,是古代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陈情表》《出师表》都属于这种文体。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偕敢于直谏。郭皇后被废和陈氏女被选入宫,杨偕均冒死劝谏;还多次上书论述时政和官员升降任用的弊端。 |
B.杨偕治军从严。在策应麟、府两地时,杨偕对干预军事、不服调遣的监军进项严格训诫,致使监军惊慌失措,不几天死去。 |
C.杨偕精通阵法。杨偕在并州的时候,曾钻研过《八阵图》且进献神楯、劈阵刀,皇帝推广这种阵法将元昊打败。 |
D.杨偕审时度势。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势力日渐衰落,元昊不愿称臣,可暂时答应其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办法。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
(2)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