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出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底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扰,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宜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来袝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褅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良,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袝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做道者的牌位。③明堂: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类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褅: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量无状者/一切罢去/
B.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C.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D.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更/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是古代官职升降用语之一。“擢”是由选拔而提升,表提升的还有拔、升、迁等用语
B.“社稷”中的“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D.“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先后不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8 10:2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贽,字仲仪,开封襄邑人。乾德中,举进士,中首荐。太平兴国初,擢为著作佐郎,俄兼皇子侍讲,赐绯鱼。太宗至东宫,出《戒子篇》命贽注解,且令委曲讲说,以喻诸王。五年,复与程羽、侯陟、宋白同知贡举。置京朝官差遣院,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悉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命贽领之。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徳超所诬,贽极言救解,深为宰相赵普所重。尝因论事奏曰:“臣受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报。太宗曰:“愚直何益于事?”贽言:“虽然犹胜奸邪。”无何,以入对宿醒未解,左迁知荆南府。府俗尚淫祀,属久旱,盛陈祷雨之具。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数日大雨。就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贷。真宗即位,拜刑部,出知天雄军。翌日,贽入对,恳辞。上曰:“全魏之地,所寄尤重,卿宜亟去。”知河南府,归朝,献诗自陈,进秩吏部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且愍其已老,特拜工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作诗赐之。东封,迁礼部尚书。太宗在晋邸时,凡制篇咏,多令属和。真宗尝访其赐本,贽集为四卷以献,诏奖之。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上以旧学之故,特亲临哭之,赠左仆射,谥文懿。贽属文敏速而不雕刻,性温和,颇能延誉时隽。宋白以文学沉下位,贽荐引之,遂同掌诰命。赵昌言儿时,一见器之,及掌贡部,以为奏名之首,后卒贵显。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五·郭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B.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C.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D.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指朝官服饰,唐宋三品以上为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
B.吏部,古代“六部”官署之一,吏部管科举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C.东封,指东岳泰山封禅,表示帝王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护佑之功表答谢。
D.左仆射,古代官名,分左仆射和右仆射,唐宋为宰相之职,文中是赠官,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贽进士出身,善于讲授。他考上进士,名列第一,后被提拔为著作佐郎,不久兼皇子侍讲,太宗要求他注解并详细讲说《戒子篇》,以教导王子们。
B.郭贽仗义执言,反对淫祀。他极力上言解救被弭德超诬陷的曹彬,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上任荆南府就撤去官府设立的求雨器具,将其投入江里。
C.郭贽文思敏捷,深受器重。太宗在晋王府时,凡写作诗文,大多命他和作,后来这些和作的诗文被郭贽编为四卷进呈太宗,太宗下诏以奖赏。
D.郭贽善于识人,举荐贤能。他推举引进博学能文而居于低下职位的宋白,最后共同掌管诰命;他器重举荐赵昌言,后来赵昌言终于高贵显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悉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命贽领之。
(2)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权应天府。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馀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 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 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谥忠靖。

(节选自《宋史 朱胜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B.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C.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D.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次第。
B.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以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C.移跸,移驾的意思。跸 ,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D.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同一皇帝在位时一般不止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非多次上疏,直言劝谏。代理应天府时,请求康王到南京图大计;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得到赵构称赞。
B.胜非忠于朝廷,维护大局。当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当苗傅、正彦提出改号等要求,胜非建议太后部分采纳,以防生变。
C.胜非仕途不顺,屡遭排斥。御史中丞张守指责他不能预防致使盗贼猖獗,应该被罢免,但胜非没有上报;因马进攻陷江州,胜非降为中大夫。
D.胜非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总制使钱盖升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秦桧执政时,因为与秦桧有过节,他不仕闲居八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2)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希纯,字子进,吕公著子。登第,为太常博士。元祐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父之义,请循其式。”从之。历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郎,以父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崩,希纯虑奸人乘间进说摇主听,即上疏曰:“自元祐初年太皇听断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过恶得罪之徒日伺变故捭阖规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臣以为先帝之功烈,万世莫掩。间有数事,为小人所误,势虽颇有损益,在于圣德,固无所亏。且英宗、神宗何尝不改真宗、仁宗之政,亦岂尽用太祖、太宗之法乎?小人既误先帝,复欲误陛下,不可不察。”未几,拜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内侍梁从政、刘惟简除内省押班,希纯以亲政之始,首录二人,无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章惇既相,出为宝文阁待制、知亳州。谏官张商英憾希纯,攻之力。又以外亲嫌,连徙睦州、归州。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公著追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俄改颍州,入崇宁党籍。卒,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 吕希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分)
A.自元祐初年 / 太皇听断 / 所用之人皆宿有时 / 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 唯是过恶 / 得罪之徒日伺变故 / 捭阖规利 / 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B.自元祐初年 / 太皇听断 / 所用之人皆宿有时 / 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 唯是过恶得罪之徒 / 日伺变故 / 捭阖规利 / 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C.自元祐初年 / 太皇听断 / 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 / 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 唯是过恶得罪之徒 / 日伺变故 / 捭阖规利 / 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D.自元祐初年 / 太皇听断 / 所用之人皆宿有时望 / 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 唯是过恶 / 得罪之徒日伺变故 / 捭阖规利 / 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为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博士,议礼之官,掌议定五礼仪式,拟议谥号,撰定谥文,祭祀时监视仪物,掌赞导之事。
B.故事,古代有旧事、旧业、典故、先例等意思,其在文中意为“旧事”,即以往的事情。
C.昏礼,是成家之礼。昏与婚同,源于婚姻缔结仪式举行于黄昏之际,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
D.吕希纯因父亲吕公著的名字中有“著”字,因此不接受著作郎的官职,这在古代叫做“避家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希纯关心朝事,屡次提出自己的见解。宋哲宗娶皇后,他建议要参考祖宗的制度,广泛地察考有名望的家族,以求有道德足以为皇帝配偶的女子。
B.吕希纯对朝廷法度有理性的判断。他认为神宗的功绩,万世都无法掩盖,但形势变了,朝廷法度自然应有变化,并且以宋朝历代皇帝为例来证明其观点。
C.吕希纯能够坚持原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贸然任用私人。他坚决不同意皇帝刚开始亲政就将宦官梁从政、刘惟简任命为内省押班,因为无法宣示天下。
D.吕希纯命运多舛。他多次遭人忌恨,屡次被贬,而且贬谪地不断变换。谏官张商英恨吕希纯,很激烈地攻击他,后来曾布也暗中阻止他朝见徽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
(2)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寿州巡检使磔贼于阛阓之中,其旁犹有盗物者。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自今官钱百、谷斗、帛二尺以下,非欺绐者除之。”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傣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钱易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B.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C.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D.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D.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易自幼苦学,早年怀才不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钱易虽才识卓越,却被特意淘汰;后被苏易简举荐给太宗,又因盗起未被起用。
B.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C.钱易知古鉴今,奏请废除酷刑。他认为当今各地酷刑之风太盛,如果一味施行酷刑,将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钱易颇具文采,勤于政务。他多次进献文书,被皇帝提拔为文秘机要之臣,负责起草诏书、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连日值宿,不幸逝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2)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卒不能   当:抵挡B.乃振武将军 除:废除
C.左右顾盼,上之 壮:钦佩D.官买不肯卖,免官   坐:因此获罪
【小题2】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B.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C.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D.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小题4】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