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父韶,彭城太守。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摘编自《晋书卷二十八》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B.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C.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D.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此处是指太守的属官。
C.卜,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占卦称“卜”,而用蓍草占卦则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用“卜筮”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D.泰始,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康熙”“建安”皆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司马昭在向雄为钟会收殓安葬后责备他,向雄却说“我为道义所感化而收葬他,没有过错。”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说:“我们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怎么样?”
C.齐王打算回到封国时,向雄曾向天子进谏说:“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能不考虑。”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9 09:2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将起兵,绍走间道途谒。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东往,遇诸涂。建成曰:“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既入雀鼠谷,闻义兵起,谓绍有谋,乃相贺。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领教骑,发晋阳。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还白:“宋老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大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军缭其背,与史大奈合攻之。显和败,遂平京师。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征讨,以多,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寇边,救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雨矢,士失色。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使二女子舞。虏疑之,休射观。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二子:哲威、令武。
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坐弟谋反,免死,流邵州。起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迁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史,自杀,公主亦赐死。
《新唐书·柴绍传》
注:①“唐公”:指唐国公李渊。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依剧贼 厉害的 强悍的
B.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    观察 察看
C.坐弟谋反 因……而获罪
D.令武尚巴陵公主 攀附 巴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如“拜为上卿”,跟“授”“除”“陟“署”意思都相同。
B.加,表示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是对功臣的恩宠。
C.赠,这里指赠官,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
D.流,封建制五刑之一,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一般根据罪行轻重而流放不等的距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绍自幼强悍有勇力,凭借抑强扶弱面闻名于关中。补任隋太子千牛备身,李渊把自己当时贵为平阳公主的女儿嫁给他作妻子。
B.柴绍认识到隋朝老将宋老生只有匹夫之勇,有勇无谋。李渊率大军到来,宋老生果然草率出城应战,柴绍奋力作战,立下战功。
C.吐谷浑、党项侵犯边境时,柴绍前往征讨,被敌军居高临下射击时,众将士大惊失色,柴绍巧用计谋打败敌人。
D.柴绍的小儿子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被贬,后自杀。大儿子因此事受罚,后重新起用为官,死在官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
(2)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揭发,挑出
B.勃戏为文英王鸡 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
C.是且交构     交构:相互构陷
D.不一字     易:改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勃才华的一组是
①作《指瑕》以擿其失②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③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④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⑤公矍然曰:“天才也!”⑥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有筹略。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 长孙无忌传》,有删改)
【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谒长春宫   谒:晋见
B.帝引手扪无忌颐 扪:抚摸
C.擢三子皆朝散大夫   擢:提拔
D.无忌厉色折拒 折:挫折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第一 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
B.必欲立之者 非社稷之福
C.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 待夷狄至,乃可击
D.以无忌为太子太师 帝欲立武昭仪为后
【小题3】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B.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C.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D.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性通悟,博涉书史
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
③臣谓按甲存信便
④谨奉诏,异议者斩
⑤宜速即位
⑥无忌固言不可
A.①② ⑥B.②③ ④C.①④ ⑤D.③⑤ 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皇太子李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迟敬德、侯君集一起平息了祸乱。
B.长孙无在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备受重用。他辅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即位后,授予他左庶子,进封齐国公。
C.在是否趁突厥内乱对其开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致力于和平,只有敌军进犯我边疆时才应予以还击。
D.长孙无忌始终反对立武昭仪为后,即使皇帝示以恩宠,他也坚决不让步。这让武后怀恨在心,终被逼上吊自尽。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
(2)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
(3)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小题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言诗善:擅长
B.禹锡与议禁中引:延请
C.生三千余徒:只有
D.其资半归所隶州籍:登记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小题6】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者,而委成咸均赋。改知果州南充县。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擢知资州,时久旱,咸被命即请帅臣发粟二千余石以振。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宇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经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吴)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曦以咸蜀名士,秋苦助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李道传问咸:“计将安出?”咸曰:“事极不过一死耳,必不为吾蜀累也。“语家子钦曰:“咸受国厚恩,义当击贼,恨无兵权,独有下策,削发以全臣节。“会曦以书招之急,咸答书劝其禀令,既而欲亲谕之,遂行。曦既诛,咸语诸子曰:“吾不能讨贼而弃官守,罪也。“上表自劾,安丙、杨辅等皆勉其出。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请内奏于朝。咸总赋之始,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益昌大军库有楮引百八十万,城下三仓军粮四十余万石,料七万余,而布帛丝绵、钢铁钱不预焉。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守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陈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液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B.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对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C.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D.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 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径以备不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指中国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在第一个名次。
B.转运使,官名,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兼领维持治安、边防、钱粮、巡察等职责。
C.缗,本义为钓鱼的绳子,后为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D.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文中的帑藏,指的是国库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咸为官宽仁,心系百姓。他认为减两税对百姓有利,表示支持;大旱之时,他奏请统帅发送两千余石粮食赈济百姓。
B.陈咸为人臣子,恪守节义。吴曦叛变后,想通过胁迫陈咸来命令其他人,但他宁可削发;后又因没有尽人臣之义自我弹劾。
C.陈咸勤于政务,颇有政绩。他总管财赋时,在安丙的支持下,他力挽狂澜,不到两年就扭转了国家财政亏空的状况,并有很多盈余。
D.陈咸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陈咸提前增送粮食充实金州的实力,人们都认为金人不可能去那样险要的地方,但事实证明陈咸是正确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者,而委咸均其赋。
(2)会曦以书招之急,咸答书劝其禀命,既而欲亲谕之,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