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2】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小题3】东北地区今后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产
B.积极开垦荒地、沼泽地
C.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改变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29 06:0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大兴安岭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设用地
【小题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人均耕地多
D.水热条件好
【小题3】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国家明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同类题2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左图 为东北地区略图。右上图为近 20 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右下图为黑龙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 分析引起黑龙江水稻、小麦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生态农业在黑龙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3)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也面临着衰落的阵痛。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指出黑龙江再振兴的主要对策。
(4)黑龙江的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同类题3
读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 ℃) 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 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A.纬度
B.距海远近
C.地形
D.植被和土壤
【小题2】③河的水文特征是
A.干流有凌汛
B.含沙量小
C.水位季节变化大,春汛明显
D.7、8月水位暴涨,中下游易涝
【小题3】相较于珠三角,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A.积温低,病虫害少,品质高
B.黑土肥沃,粮食单产高
C.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率高
D.种植经验丰富,机械化水平高
同类题4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相比,上图所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
①交通发达 ②人均耕地面积广 ③生产规模较小 ④热量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①以私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②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③已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④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读“东北地区人口、交通、粮食作物及地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粮食作物
D.距海远近
【小题2】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熟制及其制约的条件分别是
A.一年三熟 地形崎岖
B.一年两熟 土壤贫瘠
C.一年一熟 热量不足
D.两年三熟 光照不足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