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选自《魏书五》,有删改)
【注】杨难当, 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B.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C.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D.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清代是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B.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熊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D.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05 02:20: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输林院修撰,进侍读。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室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①,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文安。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输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②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注解:①葬祭: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②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以大学士辅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B.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C.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D.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中官”既指与地方官相对的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指宦官太监。本文中指的是前者。
C.“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有贬谪、放逐之意。“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迁”有贬谪之意。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英做事细致,谨慎周到。在李陵城发掘出有蒙古名的石碑后详细上奏皇帝,他不仅按照皇帝要求击碎石碑,而且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得到皇帝赞赏。
B.王英正直宽容,体恤军情。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令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后通过王英的上奏求情,皇帝才又恢复这些官军的粮食供给。
C.王英历仕四朝,深受器重。皇上曾赐予他麒麟带,在母亲去世时,作为随葬物品,特允许祭葬;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
D.王英端庄稳重,才华横溢。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延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
(2)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小题1】下列对加横线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职论事而责之矣,翰亦罢去过:过错,罪过
B.帝兼旬不返,傅属书请之贻:送
C.二年正月,钦宗金帅营诣:往,到
D.持首送之,金人曰绐:欺骗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金兵分四翼噪前,兵败退庄宗受藏之于庙
B.苟不已,则死继之客初至,不冠不袜,蓝手巾裹头
C.欲得太子,留守何预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
D.明年二月,死朔廷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是科举时代经殿试考试及第者之称。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钦宗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被称为庶子。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藏匿了太子,并且杀了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借此暂时保全太子。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官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B.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嘉佑”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曾创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礼部,礼部是中国古代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
C.“史馆”官署名。北齐始置,以宰相兼领,称监修国史。唐置史馆修撰、直馆等官,掌修国史,后为定帽。宋以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其官员并称储职,为文臣清要之选。“直”(充任)为动词。
D.《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不能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鸮似枭,不祥鸟也。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孝文帝说之,超迁   迁:晋升
B.是天子后亦疏之     疏:疏远
C.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患:祸患
D.谊自伤为傅无状     状:样子
【小题2】下列句中每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征为廷尉 ②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①为赋以吊屈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上因感鬼神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堕马而死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短贾生曰
A.左右欲刃相如
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得夜见使者
D.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小题4】下列句子结构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未之有也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吴公向汉文帝举荐贾谊,贾谊因此得以进宫任博士。
B.贾谊很有才能,却遭到了绛侯、灌侯等人嫉妒而被贬长沙。
C.虽然贾谊向汉文帝提出诸多治国理政的建议,但最终都没有实现。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之事,为贾谊所折服,慨叹自己不如贾谊。
【小题6】请将文中划横线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