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实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入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
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姊子解之势  负:倚仗
B.解使人知贼处  微:暗中
C.不可者,各其意 厌:满足
D.杀者亦竟 绝:死亡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B.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C.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D.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年请得解/客舍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年少时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年龄大了,就改变了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
B.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认为是自己的外甥无理,于是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安葬。
C.轵县一个儒生认为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郭解的门客不满,将儒生杀死,郭解虽装作不知情,但还是被判死罪并累及族人。
D.郭解虽其貌不扬却得到远近人们的仰慕,对这种现象,太史公引用民间谚语说明美好的名誉可以为容貌添彩,让生命永不衰老终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2)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小题5】把下面《鸿门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0 06:2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1)衡少善属文(写文章)   (2)衡乃班固《两都》(模仿)
B.(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常听说) (2)大将军邓骘其才(奇特)
C.(1)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没有应验) (2)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方向)
D.(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巡查政事)(2)覆盖周密无(痕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B.班固《两都》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与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不同。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才高于世,却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无论是公府的征辟,还是大将军的征召,他都从容淡静,不去就职。
B.张衡精于历算,擅于机械。他通过对阴阳之学的精心研究,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结构道理,制作出了浑天仪,并写成了《灵宪》《算罔论》。
C.候风地动仪最能代表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文中不仅详尽记述了其制造的时间、质地、大小、形状、装饰、功用等,还用生动有趣的事件来证明其功效。
D.张衡不屈服于权贵,执法严明,在任河间相时,他整治法度,严格执法,对图谋不轨的权贵给与了严厉的打击,因此被升调为尚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也。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初为军主,与怀朔镇将杨钧送茹茹主阿那瑰还北。瑰见金射猎,深叹其。后瑰入寇高陆,金拒击破之。正光末,破六韩拔陵构逆,金拥众属焉。金度陵终败灭,乃统所部万户诣云州请降。稍引南出黄瓜堆,为杜洛周所破,金与兄平二人脱身归尔朱荣。
及尔朱兆等逆乱,高祖密怀匡复之计,金等赞成大谋,仍从举义。高祖南攻邺,留金守信都,委以后事。别讨李修。破之。会高祖于邺,仍从平晋阳,追灭尔朱兆。太昌初,从高祖破纥豆陵于河西。天平初,迁邺,使金领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寇。从高祖战于沙苑,不利班师,因此东雍诸城复为西军所据,遣金等讨之。元象中,周文帝复大举向河阳。高祖率众讨之,使金径往太州,为掎角之势。金到晋州,以军退不行,仍与行台薛修义共围乔山之寇。俄而高祖至,共讨平之,攻下南绛、邵郡等数城。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城西叛,周文帝入寇洛阳。高祖使金统刘丰等步骑数万守河阳城以拒之。高祖到,仍从破密。军还,除大司马。
显祖受禅,封成阳郡王。金病,帝幸其宅临视,赐以医药,中使不绝。三年,就除太师。
后以茹茹为突厥所破,种落分散,其犯塞,惊挠边民,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而虏帅豆婆吐久备将三千余户密欲西过,候骑还告,金勒所部追击,尽俘其众。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金获其候骑送之,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显祖于是率众与金共讨之于吐赖。
肃宗践阼,诏金朝见,听步挽车至阶。世祖登极,礼弥重。天统三年薨,年八十。世祖举哀西堂,后主又举哀于晋阳宫。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犯塞,惊挠边民虑:担忧
B.世祖登极,礼弥重遇:对待
C.瑰见金射猎,深叹其工:功效
D.遣金等讨之复:收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斛律金“战功卓著”的一组是(   )
①瑰入寇高陆,金拒击破之
②稍引南出黄瓜堆,为杜洛周所破
③别讨李修,破之
④使金径往太州,为掎角之势
⑤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
⑥金勒所部追击,尽俘其众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②⑤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斛律金投奔明主,忠心耿耿。斛律金是少数民族,他先投奔茹茹,后投奔尔朱荣,最后跟随高祖,消灭了叛贼尔朱兆,随后跟随高祖南征北战。
B.斛律金十分英勇,敢于作战。斛律金两次抗击周文帝:第一次是周文帝侵犯河阳,但没能当面对垒;第二次是周文帝进攻洛阳,他与高祖一起击败了投降西魏的高仲密。
C.斛律金听从命令,事事用心。高祖时,高祖向南攻打邺城,就让斛律金留守信都,料理后方事务;显祖时,茹茹被突厥打败,显祖担心茹茹部落侵犯边塞,命斛律金屯兵防备。
D.斛律金备受礼遇,深受宠爱。显祖时,斛律金生病,显祖亲自探视,赏赐医药;肃宗时,斛律金朝见肃宗可以坐车到宫殿台阶再下车;斛律金去世后,世祖、后主都哀悼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
(2)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金获其侯骑送之,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蓨人也。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日:“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唏嘘就路。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颊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长跪日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
(选自《隋书·高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B.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C.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D.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内,原指古人睡卧起居的内室,皇帝在此设宴款待,说明其对高颎非常看重。
B.高蹈,原指远游他方,也表示过隐居的生活,这里指明苏威在前朝不肯做官。
C.有司,古代中央政府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用“有司”来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
D.殷鉴,原意为殷商子孙应以夏亡作为教训,后来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人矢败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颎从小机敏,有很高的声名。他曾经读过一些史书,擅长与人交流,高祖刚刚主持朝政,就有意招揽他人府。
B.高颎临危受命,不负高祖所望。尉迟迥起兵反叛,韦孝宽带兵到达河阳后便畏缩不前,只有高颎毫不畏惧,与母拜别,继续前行。
C.高颎深知进退,主动谦让职位。他为了避开因信任和倚重而获得的权力地位,主动上表请求放弃职务,让苏威接替,但最终未获允许。
D.高颎忠君爱国,竭诚进言劝谏。他担忧炀帝沉溺于声色,又发动修筑长城的劳役,会使百姓劳苦而亡国,多次表达忧国的心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颎承旨欣然日:“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2)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颍之力也。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阅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旧制,父母死后,家中男丁要守丧,故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唐时为六部之一,全面负责管理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调动等事务。
C.“薨”,按周礼,是对大夫死亡的讳称,当时袁昂当时加左光禄大夫。
D.“褐”指古时贫寒人穿的粗布衣服, “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换上官服进入仕途。“脱褐”、“衣赭”也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昂知恩图报。从兄袁彖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着期服为袁彖守丧。
B.袁昂淡泊节俭。袁昂临终前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子弟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
C.袁昂忠于职守。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唯独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
D.袁昂谦卑低调。天监二年,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没有就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璘,扶风人也。祖正会,右威卫将军。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归”,慨然叹曰:“岂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开元末,杖剑从戎,自效于安西。以前后奇功,累迁至左金号卫将军同正。
至德初,王室多难,璘统甲士三千,自二庭赴于凤翔。肃宗奇之,委以东讨。寇陕郊,破贼河阳,皆立殊效。尝从李光弼攻贼洛阳,史朝义自领精卒,拒王师于北邙,营垒如山,旌甲耀日。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副元帅李光弼壮之,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迁试太常卿。
明年,蕃贼边,诏璘赴援河西。广德初,仆固怀恩不顺,诱吐蕃入寇,代宗避狄陕州。璘即日自河右转斗戎虏间,至于凤翔。时蕃军云合,凤翔节度使孙志直方闭城自守;璘持满外向,突入悬门,不解甲。背城出战,吐蕃奔溃。璘以劲骑追击,俘斩数千计,血流于野,由是雄名益振。代宗还宫,召见慰劳之,授兼御史中丞。
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清残寇。俄迁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及邠宁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检校工部尚书。犬戎浸骄,岁犯郊境,泾州最邻戎虏,乃诏璘移镇泾州,兼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复以郑、滑二州隶之。璘词气慷慨,以破虏为己任。既至泾州,分建营堡,缮完战守之具,频破吐蕃。以其生口俘馘来献,前后破吐蕃约三万余众。在泾州令宽而肃,人皆乐为之。镇守凡八年,虽无拓境之功,而城堡获全,虏不敢犯。加检校右仆射。上甚重之,迁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诏宰臣百僚于尚书省送上,进封扶风郡王。
璘虽生于士族,少无学术,忠而能勇,武干绝伦,艰难之中,颇立忠节,中兴之猛将也。年五十六,大历十二年卒,德宗悼之。废朝,赠司徒。
(选自《旧唐书·马璘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殄陕郊,破贼河阳殄:消灭
B.明年,蕃贼边寇:盗匪,侵犯者
C.委之禁旅,清残寇俾:使
D.在泾州令宽而肃,人皆乐为之用:出力,效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马革裹尸归吾尝终日思矣
B.副元帅李光弼壮填然鼓,兵刃既接
C.璘持满外向今其智反不能及
D.犬戎浸骄……乃诏璘移镇泾州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B.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C.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D.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璘幼年丧父,放浪不羁,整天无所事事。二十多岁时,《马援传》中的一句话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使他终成一代名将。
B.吐蕃军队屡次进犯边境,在洛阳之战中,敌军气势很盛,马璘毫不畏惧,率部奋勇作战,以少胜多,受到副元帅李光弼的盛赞。
C.仆固怀恩反叛,引诱吐蕃军入侵,代宗出逃到陕州避难。马璘率军救难,击溃了围攻凤翔的吐蕃军,展现出非凡的胆识。
D.马璘虽“少无学术”,但勇敢忠诚,军事才能卓越,是中兴猛将。他去世的时候,朝廷给以很高规格的哀悼,并追赠他为司徒。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璘以劲骑追击,俘斩数千计,血流于野,由是雄名益振。
(2)既至泾州,分建营堡,缮完战守之具,频破吐蕃。
(3)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