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B.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C.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D.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经》,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自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张衡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2:5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孝序,字逢原,泉州晋江人。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家泰州。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过阙,与蔡京论讲议司事,曰:“天下之财贵于流通,取民膏血以聚京师,恐非太平法。”京之。时京方行结籴、俵籴之法,尽括民财充数,孝序上疏曰:“民力矣。民为邦本,一有逃移,谁与守邦?”
②京益怒,遣御史宋圣宠劾其私事,追逮其家人,锻炼无所得,但言约日出师,几误军期,削籍窜岭表。遇赦,量移永州。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
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孝序夜遣骁锐攀援而上,以大兵继进,破平之。进显谟阁直学士,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缮修城池,训练士卒,储峙金谷,有数年之备,金人不敢犯。
④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召赴行在。既而青州民诣南都借留,许之。
⑤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孝序责以力战自赎,定乃以言败卒,夺门斩关入,孝序出据厅事,瞋目骂之,遂遇害,年七十九。城无主,遂陷。后赠孝序五官,为光禄大夫,谥威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二,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之(____________)
(2)民力矣(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锻炼无所得(________)
A.刑讯
B.推敲
C.考验
D.锤炼
(2)定乃以言败卒(________)
A.震撼
B.震慑
C.怂恿
D.使……害怕
【小题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小题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小题5】第④段写青州百姓到南都请求曾孝序留任。请联系全文合理推断其原因。
【小题6】《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威”字有“刚果”“感行”“执正”等意思,请结合曾孝序生平事迹分析其谥号中“威”字的含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兵败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遗,于典章制度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疏奏,秦桧追王爵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
B.或其速去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C.群经百氏搜抉遗   夙兴夜寐,有朝矣
D.于典章制度综练   吾实为之,其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
B.传檄,指传布檄文。檄文指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谥文懿,谥号是古人对死去的地位高的人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文懿”是褒扬的谥号。
D.群经,指儒家经典;百氏,指诸子百家。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深博大;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
C.李壁敢于担当,不怕担责。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他不顾他人劝阻,与韩侂胄一起出兵,兵败后被贬居抚州。
D.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建议采取断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最后贼兵被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
(2)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太宗以其忠,多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臣是以不敢     逡巡而不敢
B.太宗以其忠,多之 嬴粮而景
C.准即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D.厘去宿  秦有余力而制其
【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 蚓无爪牙之利
B.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C.青,取之于蓝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铸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4】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D.“传”是替经书做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判,到任后又揭发澧州官吏利用账簿欺上瞒下,投机图利的所有弊端。
B.陈恕性格直爽,公忠体国。真宗曾责令他奏报国库情况他因为担心陛下年轻,如知府库充实,会生奢侈之心而迟报,此举颇受真宗赞许。
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当母亲死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的寇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②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利用,字用之。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右班殿直。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忠州刺史,赐第京师。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进尚书右仆射。章献太后临朝,而利用以勋旧自居,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内侍罗崇勋得罪,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利用性悍梗少通,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时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华”含义相同。
B.改,古代官职调动,文中的“补”“迁”“擢”“进”“谪”“贬”等都有职位调动之意。
C.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结成小集团,后指在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相互倾轧的派别、团体。
D.临朝,指皇室女性如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行使皇权,处理政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利用年少时好辩论,胸有大志。面对契丹的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使契丹,能慷慨陈词,想出用财物补助契丹的方法,与契丹定下和约。
B.曹利用通晓作战方略,处事机变灵活。出使契丹,能冷静睿智地解决问题;岭南骚乱,他能针对敌军情况智击贼人,最终平定叛乱。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他办事尽心,屡立大功,多次被提拔嘉奖;宰相李迪说他与丁谓结党为奸,但皇帝并不相信。
D.曹利用强悍耿直,但却恃功而骄。他一直以功勋老臣自居,在向太后奏事时动作轻浮,遭来非议。后因得罪罗崇勋,受侄子牵连被贬,途中被逼迫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用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
(2)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张永德,字抱一,并州阳曲人。家世饶财。父颖事晋至安州防御使。
永德生四岁,母马氏被出,育于祖母,事继母刘,以孝闻。周祖初为侍卫吏,与颖善,乃以女妻永德。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贼即舍去,繇是免祸。
乾祐中,命赐潞帅常遇生辰礼币。遇,周祖之外兄弟也。时周祖镇邺,被谗,族其家。永德在潞州,闻有密诏授遇,永德探知其意,谓遇曰:“得非莅杀永德耶?永德即死无怨,恐累君侯家耳。”遇愕然曰:“何谓也?”永德曰:“奸邪蠹政,郭公誓清君侧,愿且以永德属吏,事成足以为德,不成死未晚。”遇以为然,止令壮士严卫,然所以馈之甚厚。亲问之曰:“君视丈人事得成否?”永德曰:“殆必成。”未几,周祖使至,遇贺且谢曰:“老夫几误大事。”
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引契丹来侵。世宗亲征,战于高平,大将樊爱能、何徽方战退衄。时太祖与永德各领牙兵二千,永德部下善左射,太祖与永德厉兵分进,大捷,降崇军七千余众。及驻上党,世宗昼卧帐中,召永德语曰:“前日高平之战,主将殊不用命,樊爱能而下,吾将案之以法。”永德曰:“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世宗掷枕于地,大呼称善。翌日,诛二将以徇,军威大振。
太祖即位,加兼侍中。会出师讨金陵,永德以己资造战船数十艘,运粮万斛,自顺阳沿汉水而下。富民高进者,豪横莫能禁,永德乃发其奸,置于法。进潜诣阙,诬永德缘险固置十余砦,图为不轨。太祖命枢密都承旨曹翰领骑兵察之,诘其砦所,进曰:“张侍中诛我宗党殆尽,希中以法,报私愤尔。”翰以进授永德,永德遽解缚就市,笞而释之。时称其长者。
(选自《宋史·张永德传》,有删改)
【注】①周祖:后周太祖郭威。②繇:古同“由”,从、自。③衄(nǜ):引申指挫伤、失败。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被谗,族其家 族:族灭
B.遇贺且谢曰 谢:感谢
C.永德乃发其奸     发:揭发
D.时称其长者 长者:品德高尚的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B.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 绐曰/此悲田院耳
C.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D.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永德侍奉母至孝。张永德四岁时生母被弃逐,他由祖母抚养长大,但他侍奉继母刘氏就像侍奉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以孝敬长辈闻名乡里。
B.张永德冷静机智。当张永德知道朝廷授予常遇密诏是想杀他时,便主动对常遇说起此事,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常遇,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C.张永德作战英勇。刘崇带领契丹来犯,在高平激战,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退缩,张永德和太祖分头进发,带领士兵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
D.张永德不畏豪强。豪绅高进为非作歹,没有人敢阻止,张永德依法处置了他,高进因此诬陷张永德谋反,张永德识破并鞭笞了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