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B.丁母忧,旧时指父母去世。“丁”就是男丁,这里特指父亲。
C.教授,职称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念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予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2)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31 11:0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
D.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笞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小题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陈涉世家(节选) (《史记.陈涉世家》)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腊月,陈王 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 军降秦。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    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1)楚何故请齐而立王    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3)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人秦嘉﹑铚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 特:特意
B.恶属武平君     属:隶属
C.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矫:假托
D.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置:放开
【小题2】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腊月,陈王 汝阴
②宋留 军降秦
③不知 死生
 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A.之 而 其 乃B.于 而 之 且
C.于 以 之 乃D.之 以 其 且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B.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C.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D.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是陈涉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陈王闻之,乃召见②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③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④陈王信用之⑤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⑥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在回到下城父时,被他的车夫庄贾杀死。庄贾后为陈王从前的侍臣吕臣将军杀死。
B.陈胜的旧相识看见陈胜的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惊叹为王的陈胜宫殿高大深邃。
C.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此二人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
D.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而陈胜把巩固边塞、制定法律条文看成枝叶,导致失败。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何故请齐而立王!
(2)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3)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寻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阵,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军却,师毕济。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二十二年,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英选骑三万驰救,置火炮劲弩为三行。都督冯诚将前军,甯正将左军,都指挥同知汤昭将右军。将战,令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昔刺亦者,寇枭将也,殊死斗,左军小却。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左帅见一人握刀驰下,恐,奋呼突阵。大军乘之,斩馘四万余人,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慑。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
(选自《明史·沐英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霁,两军相望 雾霁:大雾散去,放晴
B.我兵罢,惧为所扼 兵罢:军队停止作战
C.元兵惊扰惊扰:惊慌骚扰
D.远夷皆为流涕流涕:流眼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B.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C.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D.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沐英身世坎坷,年少有为。他少年丧父,随从母亲躲避战乱,后被太祖收为义子;十八岁,便担任帐前都尉,守卫镇江。后迁任大都督府佥事,做事干练,受到器重。
B.沐英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攻打云南时,他设计扰乱元军,生擒敌方统帅达里麻;思伦发侵犯定远,为阻止士兵退却,沐英亲取佩刀,斩杀左帅,士兵惊恐,均奋力作战。
C.沐英有情有义,深得人心。高皇后驾崩时,沐英哭得呕血,皇太子去世,他也哀毁过度;沐英染病而死,军民夷族都伤心哭泣。
D.沐英为官勤政,造福百姓。沐英为官时,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沟通食盐贸易以招来商旅,简化礼节放宽条目,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2)乃帅诸军严阵,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人,绍定二年进士第二,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未上,丁母忧,服除,迁荆南制置司。丁父忧,服除,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府教授。入对,言:“飞蝗蔽天,愿陛下始终一德,庶几感格天心,消弭灾咎。”又言:“迩来中外之臣,如主兵理财,听其言无非可用,迹其实类皆欺诬,上下相蒙,无一可信。”又言:“祖宗立国,不恃兵财法,惟恃民心固结而已。愿陛下常存忠厚之意,勿用峻急之人。”理宗悦,以臣僚言奉祠。
起知兴化军。孔子之裔有居亟头镇者,栋为建庙辟田,训其子弟。进对,帝曰:“止是正心修身之说乎? ”栋对曰:“臣所学三十年,止此一说。用之事亲取友,用之治凋郡、察冤狱,至为简易。”时有女冠出入宫禁,颇通请谒,外廷多有以为言者。栋上疏曰:“陛下何惜一女冠,天下所侧目而不亟去之乎? ”帝不谓然。栋曰:“此人密交小人,甚可虑也。”又言:“京、襄、两淮、四川残破郡县之吏,多是兵将权摄,科取无艺,其民可矜,非陛下哀之,谁实哀之。”帝从之。
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以殿中侍御史周坦论罢。出知太平州,以右补阙萧泰来论罢,度宗立为太子,帝亲擢栋太子詹事,权刑部尚书兼国子祭洒。
台州守王华甫建上蔡书院,言于朝,乞栋为山主,诏从之。因卜居于台。以旧职提举洞霄宫,复依旧职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以监察御史胡用虎言罢,仍奉祠。乃以资政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卒,遗表上,帝辍朝,特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杨栋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弭灾咎  咎:过错
B.不恃兵财法 恃:依赖
C.差知滁州  差:派遣
D.帝亲擢栋太子詹事  擢:提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宗,指皇帝赵昀的庙号,皇帝死后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没有褒贬之意。
B.女冠,指女道士,唐代因俗女子本无冠,唯女道士皆戴黄冠,故名。
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D.遗表,指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出自《三国演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栋命运不幸,父母接连去世。他是绍定二年进士第二名,还没上任,遭母丧。服丧期满后,任职荆南制置司。后又遭父丧,期满被皇帝召回继续做官。
B.杨栋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蝗灾肆虐时,他入朝奏对,希望皇上坚持仁德,又提出主持军事管理财政的大臣,欺骗诬罔,互相蒙蔽,不值得信任。
C.杨栋尊崇儒学,注重正心修德。有一位孔子后裔居住在亟头镇,杨栋替他建庙开地,训导他的子弟。他所学三十年,一直奉行正心修德的学说。
D.虽然杨栋屡次被其他大臣弹劾,但是仍被皇上起用。他去世后,表文奏上,皇帝停止视朝听政,去吊唁他,特别追赠为少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之事亲取友,用之治凋郡、察冤狱,至为简易。
(2)多是兵将权摄,科取无艺,其民可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倓字安卿,彭城侯叔褧曾孙也。父公广,饶州太守。彦倓初调溧阳尉,邑民潘氏兄弟横邑中,号“三虎”,畜僮仆数百,邑官莫敢谁何。彦倓白其守治之,缚潘氏昆弟,正其罪。
改扬州司户,狱掾。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
改平江府推官摄宜兴县。县自中兴后,预借民明年税,民挟此得慢其令。彦倓请禁预借,邑遂易治。
知临安於潜县。县胥往往通台省吏,得肆其奸。彦倓执其黠者,械送府。台省吏从中救之,彦倓力争,竟抵胥罪。浮桥屡以水败,彦倓梁以石,民免溺死。升临安府通判。
开禧初,知兴国军。岁旱蝗,而军需益急,属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彦倓坐累贬,格愧谢,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溃卒据外城为变,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
累迁湖南运判。徭族人罗孟传反,累岁不能平。彦倓谓帅臣曰:“徭族人仇杀,乃其常情,况主断不平,是激之使叛也。能遣谍者携其党与,俾还自相仇,破之易矣。”帅从其计,遂降孟传。
寻知绍兴府。楮(纸币)价轻,彦倓权以法,民便之。复鹿呜礼,置兴贤庄以资其费。筑捍海石塘,亦置庄以备增筑。会旱,饥民聚陂湖中。彦倓取死囚,幂首刖足,徇于众曰:“此劫菱藕者也。”遂散其众。乃第民高下,损其税有差,免输湖籍田米,举缗钱四十万以助荒政,民赖以济。诏改太府少卿,迁显谟阁、知太平州,调江西转运使。嘉定十一年卒于官,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赵彦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B.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C.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D.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刺史”。因为汉代太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又称太守为“二千石”。
B.摄,暂代官职,一般指除本职还暂代其他官职。“署、权、兼、陟”也有此义。
C.开禧,年号,古代用来纪年,始于汉武帝。明代起可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帝。
D.秩,官吏的俸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贬秩”指削减俸禄,或降低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彦倓勇气过人,废除前任弊政。他初入官场,无所畏惧,奏明太守铲除了乡间恶霸,维护了法律尊严;他禁止提前收取税款,让百姓不敢再怠政。
B.赵彦倓刚正不阿,坚持依法办事。潜县小吏暗中勾结朝廷台省官员,在县中肆意为非作歹;他不顾台省官员的暗中营救阻挠,依法绳治了这些小官。
C.赵彦倓造福百姓,为民兴利除弊。他用石头加固浮桥,提高纸币价格,修筑扦海石塘,这些措施都使百姓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避免了很多损失。
D.赵彦恢机智有谋,用计平定叛乱。他利用徭人携手团结的特点,打败了罗孟传;他用计遣散集聚的饥民,并有差别地减了他们的赋税,为此才没有发生民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
(2)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