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动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小题3】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D.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5】翻译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5 06:5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俊字祖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利得绢一匹。俊于后知之,乃曰:“得财关行,吾所不取。”访主还之。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数骑侍郎。累迁司空府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吴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人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俊曰:“史底穷人,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拜司马,其附椿者咸责焉。二年,出为梁州刺史。人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大统三年,东魏授洛州刺史,俊因此乃谋归阙。五年,将家及亲属四百余口入关,拜秘书监。时军国草创,坟典散逸,俊始选置令史,抄集经籍,四部群书,稍得周备。十七年,加散骑常侍,遂称笃疾,不复朝觐。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帝与之谈论,不觉屡为之前膝。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以御舆令于帝前乘出。顾谓左右曰:“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时人应以为荣。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该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B.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C.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D.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本意指移动、搬换、转变,后来指变动官职,“迁”“左迁”“擢”“除”等。一般都指升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庠序,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代设庠序以化于邑,《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传说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一般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按经、史、子、集的方式编排的。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发品格高尚,不重财利。家人卖给别人东西,从中留下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设法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了他。
B.冠俊忠于职守。他主管建造永宁佛寺,对花费的财物清清楚楚,主管的官员都不敢欺瞒他,等到佛寺建成后,他得到了灵太后的赞赏。
C.寇俊治政有方,梁州民风野蛮,很多人做了盗贼,他担任制史后,下令兴建学校,教化百姓,勉励农业,在几年之内,风俗全部革除。
D.冠俊不媚权贵。百姓史底和司徒杨椿争讼田地,一些官员说杨椿有理,但寇俊却把地判给了史底,这让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内心自责不已。
【小题4】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2)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
【注】 ①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 更事:阅历世事。③ 祖龙:指秦始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B.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C.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D.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小题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2)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注解:①彧,即元彧,字文若,鲜卑族,北魏宗室,太武帝拓跋焘第四子。②魏孝武,名元修,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③齐神武,即下文的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证明性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对古代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践阼,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冬至日祭祀天地这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文中即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其属意如此。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高祖大悦。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六年,领步兵校尉。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其盛如此。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其年,出为吴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六年,迁太子詹事。举父濸,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九年,迁尚书仆射。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其恩遇如此。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诣阙请立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了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举自幼好学,深受他人注意。谢举与秘书监任防关系密切,任防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普通六年,谢举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出任晋陵太守,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德政感化,境内肃然。
C.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赏。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自己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2)举父濸,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田单,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车彗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①既杀闵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立为将军,以即墨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   习:练习
B.以即墨燕   距:抵抗
C.坚守,唯恐见   得:抓获
D.而城中鼓噪之   从: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②城中人见齐诸降尽劓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②立为将军
C.①当有神人我师②而齐七十余城皆复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 ②触尽死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便凭借安平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闵王,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男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妄,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