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注】①荆:即指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去,到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4)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5 06:45: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小题1】“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D.盖自怨生也
【小题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这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志趣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B.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C.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D.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昭王”是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味的称号。
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D.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黥刑又名墨刑、黵刑,上古的五刑之一,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说文解字》:“黥,墨刑在面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曾周游列国,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B.范雎与须贾使齐时,齐襄王慕其名而赐范雎金十斤、牛肉和酒。须贾回国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之后派人打断他的肋骨与牙齿。
C.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来到魏国。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设法带他到秦国。
D.范雎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逃过一劫。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存信,本姓张,父君政,回鹘部人也。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时存孝骁勇冠绝,军中皆下之,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及平定潞州,存孝以功望领节度,既而康君立授旄钺,存孝怒,大剽潞民, 烧邑屋,疑存信摈己故也。明年,存孝得邢、洺,武皇与之节钺。存孝虑存信离间,欲立大功以胜之,屡请兵于武皇,请兼并镇、冀,存信间之,不时许。 大顺二年,武皇大举略地山东,以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存孝闻之怒,武皇令存质代之,存孝乃谋叛。既诛,以存信为蕃汉都校。从讨李匡俦,降赫连铎、白义诚, 以功检校右仆射,从入关讨王行瑜,加检校司空,领郴州刺史。

乾宁三年,兗、郓乞师于武皇,武皇遣存信营于莘县,与硃瑄合势以抗梁人。 梁患之,遣使谍罗宏信。存信戢兵无法,稍侵魏之刍牧,宏信怒,翻然结于梁祖,乃出兵三万以攻存信。存信 敛众而退,为魏人所薄,委弃辎重,退保洺州,军士丧失者十二三。武皇怒,大出师攻魏博,屠陷诸邑。五月,存信军于洹水,汴将葛从周、氏叔琮来援魏人,存信与铁林都将落落遇汴人于洹水南,汴人为陷马坎以待之,存信战败,落落被擒。自光化已后,存信多称病,武皇以兵柄授李嗣昭,以存信为右校而已。天复二年十月,以疾卒于晋阳,时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B.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C.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D.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吾战\识兵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名,古代君主对下的奖励行为,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皆有之。受赐者通常是大臣或后妃。大臣所赐姓氏以君主所姓的“国姓”最为常见。
B.授旄钺,授予白旄和黄钺。白旄指古代的一种军旗,黄钺是指以黄念为饰的斧。授旄钺借指被授予军权。
C.祖,即太祖,梁祖即梁太祖朱温。太祖是朱温死后后人尊称的庙号。古代只有开国皇帝才可以被尊称为太祖。
D.辎重,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小题3】下列对原文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信本来是少数民族,姓张。后来跟着武皇入关平贼后,被赐姓李。
B.李存孝为了在战功上压制李存信,主动请兵兼并镇、冀,但是因为李存信从中阻拦,没被允许。
C.因李存信军纪不严,屡次劫掠魏博居民,激怒了罗宏信,最终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D.从光化年后,因李存信常常生病,武皇就把兵权授予李嗣昭,李存信不再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
(2)宏信怒,翻然结于梁祖,乃出兵三万以攻存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涣博综经术,长论议。十岁居父丧,毁辟加人,陆元方异之。起家亳州司功参军,累迂司门员外郎。杨国忠恶不附己,出为巴西太守。玄宗西狩,迎竭于道帝见占奏,以为明治体,恨得之晚,房琯亦荐之,即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辅政,与中官董秀槃结固宠,涣疾之,因进见,慨然论载奸。代宗曰:“载虽朴重慎,然协和中外无间然,能臣也”对曰:何之为贵者,由礼节也,不节之以礼,焉得和?今干戈甫定,品物思乂。载为宰相,宜明制度,易海内耳目。而怙权树党,毁法为通,鬻恩为恕,附下苟容,乃幽国卑主术,臣所未喻。”帝默然,会涣兼税地青苗钱物使,以钱给百官,而吏用下直为使料,上直为百司料。载讽皇城副留守张清擿其非,诏尚书左承蒋涣按实,且载所恶,由是贬道州剌史。卒,赠太子太傅。涣子纵。纵由协律郎三迁监察御史。会招择令长,授蓝田令,德化大行,县人立碑碌德。涣之贬,纵弃金部员外郎就养。后为汴西水陆运等使,王师围田悦,乏食,诏纵饷四节度粮,军无乏。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纵以金帛先度,曰:“济者即赐。”众趋利争西,遂及奉天。迁京兆尹。上言:“怀光反覆不情,宜备之。”及帝徒梁州,追扈不及,左右短纵素善怀光,殆不来。帝曰:“知纵者,朕也,非尔辈所及。”后数日至,授御史大夫。处大体,不急细事。卒年六十二,谥曰忠。

初,涣为元载所抑,纵讫载世,不求闻达。涣有嬖妄,纵以母事之。妾刚酷,虽纵显官而数笞诟,然率妻子候颜色,承养不懈,时以为难。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见占奏,以为明治体,恨得之晚 恨:遗憾
B.怙权树党,毁法为通,鬻恩为恕   怙:凭借
C.乃幽国卑主术,臣所未喻   喻:明白
D.处大体,不急细事   急:着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B.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C.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D.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涣不阿权贵。先因得罪杨国忠被贬出京任职,后因痛恨勾结宦官的元载被贬道州。
B.崔涣明于治乱。安史之乱刚结束时,崔涣认为当务之急应严明制度,安定天下人心。
C.崔涣父子皆有孝行。崔涣为父守丧悲痛超过一般人,崔纵曾为服侍父亲而辞掉官职。
D.崔涣父子旨受天子器重。崔涣初见玄宗,即得要职;崔纵追息不及,德宗仍然信任。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之为贵者,由礼节也,不节之以礼,焉得和?
(2)初,涣为元载所抑,纵讫载世,不求闻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要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公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5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在世间流传。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迎接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2)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