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一夜博赌千金立尽。 尽:完
B.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报
C.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D.因辞去,不复通。 通:通信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眼光的一组是( )
①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②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
④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亦铮铮。
⑤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姬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C.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小题4】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6 10:5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瑀,字伯宇,饶州浮梁人。其姑臧氏妇,养瑀为子,姑没,始复本姓。少有声太学,试为第一。累官至校书郎,除兵部员外郎。适高丽使回,充送伴使。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瑀渡淮,见民丁挽舟如故,遂劾珣,珣反奏瑀违御笔。诏命淮南提举潘良贵核实,良贵奏珣言非是。高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迁给事中兼侍讲。权邦彦除签书枢密院,瑀言邦彦五罪,三上,不报。求罢,除兵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知信州。侍御史江公跻、左司谏方公孟卿言瑀不可去,复以为给事中。久之,复命知信州。胡安国、刘一止言:“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遂复留。颐浩荐席益,既得旨,以御批示后省官。瑀曰:“益为人公岂不知,何必用?”颐浩曰:“给事不见御批耶?”瑀曰:“已见矣。公不能执奏,乃先示瑀辈,欲使不敢论驳耶?然益之来,非公福也。”颐浩赧然,即劾益。未几,以言者罢,提举亳州明道宫。俄召赴行在,除兵部侍郎兼侍读。因论:“金人入侵,未尝一大衄,有轻我心,岂可保其不背盟。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使金人不敢窥为长计。”帝曰:“且作十年。”瑀再拜曰:“十年之说,愿陛下早夜毋忘。”除兵部尚书。桧既主和,瑀议论不专以和为是,桧忌之,改龙图阁学士、知信州。会大水,桧见瑀奏牍,谓同列曰:“尧之洪水,不至如是。”瑀遂称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坐通书李光,降朝议大夫,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程瑀传》,有删节)
(注)衄(nǜ):损伤,挫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B.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C.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D.先是/使者往返江/浙间/调挽舟夫甚扰/有诏禁止提举人船/王珣画别敕/遇风逆水涩许调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经魏晋至北朝末衰落,到唐宋再度鼎盛,元明清称为国子监。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继新罗之后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国家,故“高丽人”也成为全球朝鲜民族的别称。
C.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其官署称“司”,元明以后也沿用。
D.疏: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成“奏疏”“奏议”或“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瑀是饶州人,少有学名。他曾经被姑姑收为养子,后又恢复本姓;少年时在太学读书,小有名气,考试成绩优异。
B.程瑀为官忠信正直,深受同僚认可。他经常弹劾权贵,揭露官员不法行为;他初被外调信州时,同僚进言极力挽留了他。
C.程瑀熟知金人本性,反对苟安政策。他向皇帝进言,金人不可信,应积极备战,建议皇上要有使金人十年不敢侵犯的计划。
D.程瑀得罪权贵,仕途受挫。他为国家前途着想,与秦桧政见不合,为秦桧所忌恨,时常受到诋毁,不得不称病外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瑀忠信可以备献纳,正直可以司风宪,不宜去。
②宜省费抑末,常赋外一毫不取于民,民日益厚,兵日益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慕历代孝廉,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神武,哭泣呕血。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为官廉正,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廉能正直”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如驾崩、崩殂、崩溃、山陵崩。
C.刺史,古职官,汉武帝时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义,故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军事行政长官,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太守,知州等,但各朝各代职责又稍有不同。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部分爵位世袭或降等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因孝顺而被重用,官至太尉、尚书令等职。
C.高睿认为国家的事情最重要,宁愿以死效忠,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2)“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款结雅:平素
B.我父子尚肯相乎 假:借助
C.由是见亲礼:礼遇
D.时突厥数入寇:侵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通谆勤,献金环放白鹿青崖间
B.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疾改蒲州刺史不赂者赂者丧
D.久,复为殿中监二虫又何知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是兄弟,因为宇文士及做了隋炀帝的乘龙快婿,宇文化及在谋划弑杀隋炀帝的时候,对宇文士及严守秘密。
B.宇文士及在担任尚辇奉御一职时,就和高祖有往来,后来又献给高祖一只金环,最后和宇文化及、封德彝等人一起归附了高祖。
C.秦王即位后,宇文士及在边关镇守,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后没有发现确凿证据,朝廷把他召回京城任殿中监。
D.太宗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也在旁边附和,太宗引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经过宇文士及一番辩解,太宗气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B.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C.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D.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试在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是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C.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D.“天启”属于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始皇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 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小题4】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 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 稍:稍微
C.范讽以言幸 见:被
D.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