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与元稹极胶漆   善:善于。
【小题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直接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遭挫折能顺其自然,借佛教生死之说安慰自己。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7 09:4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
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优。河槽尚书吴桂芳复老黄河故道,会桂芳卒,六年夏,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遂条上六事,诏如议。明年冬,两河工成。又明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
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又以治居正狱太急,宣言居正家属毙狱者已数十人。先是,御史李植、江东之辈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痛诋言者。言者交怒。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曰:“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昔先臣宋礼治会通河,至于今是赖,陛下允督臣万恭之请,予之谥荫。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樁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归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有删改)
【注】樁埽(zhuāng sào):打桩和护堤堵口的填料。
【小题1】下列画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
A.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B.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C.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D.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均平里甲法,里甲是明朝乡村基层组织,110户为一里,一里分10甲,即州县预算需求,让百姓依照自己的劳动力向官府纳银。
B.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一样都负责教习太子,是太子的老师。
C.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侍郎,副职为刑部尚书,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D.隆庆,是中国明朝时期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潘季驯第二次被起用,是由于张居正的援助,因而在张居正死后,家属被拘禁的情况下,他不畏风险,挺身而出,为其家属求情。
B.潘季驯治河有功,仕途却并不顺利。他曾陷入朝廷纷争,因帮张居正说话遭李植弹劾,削职为民。后多亏梅国楼上疏为他申辩,朝廷才又起用了他。
C.潘季驯恪尽职守,为百姓谋利。他任广东巡抚时,推行均平里甲法,使广东大受其益;临近离任时,还上疏奏请继任者能继续推行均平里甲法,皇上驳回了他的建议。
D.潘季驯整治黄河,功勋显赫。他四次奉命治理黄河,筑建堤坝,设定预防措施,设置官吏,建筑闸口,下至木石及打桩和护堤堵口的填料,都管理得极为细致。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
(2)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祭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鸦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塑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股元欺饰,反以臣为安,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段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安,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汇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過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民人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B.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C.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D.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闹”,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悬车”、“乞骸骨”亦有此意。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丁内忧”指遭父母丧事。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举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鹏刚正不阿。耿精忠反叛之时,逼迫他做官,彭鹏表面假装疯狂,表示自己有病,敲打自己牙齿出血,坚决抗拒不服从。
B.彭鹏决断果敢。三河县有名的难治理,有人妄称是御前放鹰的人,到县城索要活牲畜,他察其奸行,就把那入绑起来用鞭子打。
C.彭鹏执法严明。他亳不留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上疏弹劾李仙湄等人,九卿认为其涉嫌虚假,彭鹏据理力争,皇上没有问罪他。
D.彭鹏善理赋饷。广东借兵饷,改征银为征米。彭鹏到任以后,发现用大米换算来的银两少掉七万三千两有蹊跷,请求恢复征银。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鸦往鞫,辄白其冤。
(2)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
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信以房县险,进据之。民兵不满千人,贼众四千突至,围其城。拒四十余日,选死士,出城五六里举炮。贼疑援至,惊走,追败之。已,白圭统大军至,以信为右参将,分道抵后岩山,贼遂灭。论功,进都指挥同知。贼党石龙复陷巫山,信与诸将共平之。而流民仍啸荆、襄、南阳间。信以为忧,言于朝,即命信兼督南阳军务。贼首李原等果乱,信复与项忠讨平之。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十三年以本官佩平蛮将军印,移镇湖广。永顺、保靖二宣慰世相仇杀,信谕以祸福,兵即解。靖州及武冈蛮久不戢,守臣议剿之。信亲诣,犒以牛酒,责其无状,众稽颡服罪。
十七年疏言:“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荆、襄流逋,本避徭役,滥诛恐伤天和。南亩之氓咸无蓄积。收获未竟,餱粮已空;机杼方停,布缕何在。乞选公正仁惠守令,加意抚绥。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部指挥刘斌、张全智勇,力荐于朝。且云:“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二十一年,巡抚马驯等言,副总兵周贤、参将彭伦官皆都督佥事,而信反止署职,宜量进一以重其权。兵部言信无军功。帝特擢为都督同知。顷之,改总督漕运。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明年卒。
信沉毅简重,好观书,被服儒雅。历大镇,不营私产。尝曰:“俭足以久,死后不累子孙,所遗多矣。”故人婚丧,倾资助之。子继善、从善皆举进士
(选自《明史·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B.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C.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D.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统”、“成化”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俸禄和品级可根据年终考评进行调整。
D.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赐进士及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信早年丧父,母亲岳氏坚守节操养育他,后来王信获得表彰,并因此承袭父功任宽河卫千户。
B.王信聪慧,在房县被寇贼围困期间,挑选死士,到城外五六里处放炮,贼寇起疑,误认为援兵到来,惊慌逃窜,王信趁机追击打败了敌人。
C.王信以德服人,对世代相互仇杀的永顺、保靖二宣慰讲明祸福,双方军队立即撤离。又亲自造访靖州和武冈蛮族,用牛酒犒赏,责备他们行为失检,众人认罪。
D.王信沉毅持重,好读书,穿着儒雅。任职于重镇,不经营私产,勤俭自爱,朋友婚丧,尽力拿钱资助他们。儿子王继善、王从善都考中进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2)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 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发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 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刻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相击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w
D 子乃见王 赢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安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4分)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
(3)夫子休,就舍待命。(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诏攀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帝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夸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夫警卫不修,则患生非常。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天下幸甚。”时数有灾异,玄辄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耶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持节,与大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大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时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学业,玄独训诸子勤习经书。建武十一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之/
B.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C.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成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D.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因汉代常用公家车马接迸应举的人,后也指举人进京应试。
B.“社稷”原指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代指国家。
C.“元年”特指古代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现指政体改变或政府组织上的大变革的第一年。
D.“持节”本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为凭证,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玄德才兼备,多次受到举荐。他两次因出现日食被举荐,都被朝廷授职为议郎;元始四年,他又被举荐,与王恽观民风,行赏罚。
B.谯玄敢于劝谏,为国尽职尽责。面对皇后专宠、皇子多夭的情况,他上书劝谏皇上以天下为重;面对多次灾异,他总是直陈灾异变化。
C.谯玄忠于汉室,不屈从于逆臣。王莽专权,他弃使者车,改名变姓,归家隐居;公孙述让太守亲自去劝他出来做官,他宁死也不从。
D.谯玄崇尚学业,重视诸子教育。他年少时喜好学习,熟悉《易经》和《春秋》;乱世中人都废弃学业,唯独他教育诸于要勤读经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警卫不修,则患生非常。此为贼乱发于左右也。
(2)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