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 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发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 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刻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相击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w
D 子乃见王 赢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安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4分)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
(3)夫子休,就舍待命。(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15 11:0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贼.    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贼乃.兵止   敛:收起
C..白刃伏萌身上 冒:顶着,冒着
D.狱无.囚    系:关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仲贼所杀 秋以
B.平狄将军庞萌反彭城    亦自缢庭树 
C.常闻烈士,今见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
D.平倾其创血饮之 尔来车,以我贿迁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平扶待其母,奔走逃难 。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扶清萌丧,至其本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慼。繇是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于是左将军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制曰“弗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未闻忠言嘉谋,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欧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是死亡的用语之一,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B.擢指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情况比较复杂,既指选用提拔,也指平调乃至降职。
C.丞相是中央官职,位高权重,秦汉时代属于“三公”。历代时设时废,或改易其名。
D.单于是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对父尽孝,不慕钱财。他在父亲去世后守丧时非常哀痛;父亲留下的遗产他没有继承,而是分给了他的异母弟弟。
B.王商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京城传言洪水将至,人们惊慌逃跑,长安城中大乱,朝臣提议分头躲避,而王商认为是讹传。
C.王商身材高大,外表威严。他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容貌英俊,所以单于在朝廷上拜见他时十分惧怕,于是马上离开。
D.王商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琅邪太守杨肜治所发生灾害,权臣王凤为亲家求情,而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天一阁藏书记
尝叹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奇器、法书、名画之间。苟非尽捐狗马声色、字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必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易得有不易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好也。故曰藏书难。
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余独以为不然。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以余所见者言之。越中藏书之家,钮石溪世学楼其著也。崇祯庚午间,其书初散,余仅从故书铺得十余部而已。
庚寅三月,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翻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注】矣!
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从嘉靖至今盖已百五十年矣,司马殁后,封闭甚严。癸丑,余至甬上,范友仲破戒引余登楼,悉发其藏。余取其流通未广者抄为书目,凡经、史、地志、类书、坊间易得者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不在此列。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抄之。友仲曰诺。荏苒七年,未蹈前言。然余之书目遂为好事流传,昆山徐健庵使其门生誊写去者不知凡几。友仲之子左垣乃并前所未列者重定一书目,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
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
(节选自《黄宗羲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东壁〕二十八星宿之一,旧说它“主文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好之矣诚:确实
B.悉其藏发:打开
C.荏苒七年,未前言蹈:履行
D.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介:介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藏之久不散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钮石溪世学楼其著师道之不传久矣
C.是书造物者之所甚忌也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D.礼不在范氏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围绕“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的思想展开,逐层深入。
B.爱书但无购买能力,有购买能力却不爱书,爱书但不专,这些都是藏书难的原因。
C.天一阁藏书当时已有150年,作者曾上天一阁抄录广为流传的书目。
D.作者历述其他藏书名楼的遭遇,突出天一阁的可贵,希望范氏善待藏书。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
(2)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抄之。
(3)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与语之 说:交谈B.家弟年少,未事宜 闲:熟习
C.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 纠:纠缠D.司马子如等旧怨 挟:挟持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B.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C.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D.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受到高祖父子两代人的信任,高祖在认识他不久就因为弟弟高琛年少能力不足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高琛留守后方。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他认为邢邵适合担任府僚,使邢邵得到重用,没想到邢邵却在与世宗交谈时说他的不是。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给邺城的诸位权贵写信,对不能搭救那些被崔暹处置的人而表示遗憾。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君主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能为之改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同类题5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祖迈,为相国参军。琨少得俊朗之目,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六,为司隶从事。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与其间,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冠绝时辈,文咏颇为当时所许。太尉高密王泰辟为掾,频迁著作郎、太学博士。 永嘉元年,出为并州刺史。琨在路上表曰:“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臣伏思此州虽去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当须委输,乃全其命。今上尚书,请此州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愿陛下时出臣表,速见听处。”朝廷许之。 在官末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人士奔迸者多归于琨。晋阳时,尝为胡骑所我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夜演奏胡笳,贼又流涕嘘唏,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建武元年,段匹磾除幽州刺史,琨与匹磾期讨石勒,匹磾推琨为大都督,喢血载书,檄诸方守,俱集襄国。琨、匹磾进屯固安,以俟众军。匹磾从弟末波纳勒厚赂,独不进,乃沮其计。琨、匹磾以势弱而退。是岁,匹磾奔其兄丧,琨遣世子群送之,而末波率众要击匹磾而败走之,群为末波所得。末波厚礼之,许以琨为幽州刺史,共结盟而袭匹磾,密遣使赍群书请琨为内应,而为匹磾逻骑所得。时琨别屯故征北府小城,不之知也。因来见匹磾,匹磾以群书示琨曰:"意亦不疑公,是以白公耳。"琨曰:"与公同盟,志奖王室,仰凭威力,庶雪国家之耻。若儿书密达,亦终不以一子之故负公忘义也。为匹磾所拘经月,匹磾竟缢之,时年四十八,子侄四人俱被害。帝乃下诏,赠侍中、太尉,谥曰愍。
(选自《晋书·刘琨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绝时辈  绝:超过
B.太尉高密王泰辟为掾 辟:征召
C.遂忝过任 忝:突出
D.琨与匹磾期讨石勒 期:约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指门客或客人的总称,春秋、战国时也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还可以指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唐代始置,明代以后废。
B.“著作郎”为官名。东汉末始置,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管辖下的著作局,其下设置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官。
C.“出”“转”“除”都有授予官职之意。“出”有正常调动官职之意,还可能是降低官职;“转”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除”一般是免去旧职而授予新职。
D.“河内”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即今河南省一带,古义的“河”指黄河。如《寡人之于国》中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琨善写诗文,得到大家推举。年少时便得到时议好评,征虏将军石崇在河南金谷涧中的别墅,常常招致四方文人雅士,他当时就参与其中,吟诗作赋。
B.刘琨敢于上谏,提出治理策略。在赴并州刺史途中,向皇帝表明,朝廷应当给予并州多一些资助,拨发谷米、帛绢和棉花,最终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C.刘琨善于音律,解除顾国家危难。在被胡人骑兵包围时,刘琨乘着月色登上城楼,舒声长啸,敌人长叹。半夜和天亮时又奏胡笳,敌人流泪,最终撤军而去。
D.刘琨忠义报国,勇于舍身取义。建武元年,末波派人带着刘群的书信来找刘琨,于是刘琨同意作为内应,最终匹磾拘禁并缢杀了刘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在官末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人士奔迸者多归于琨。
(2)匹磾推琨为大都督,喢血载书,檄诸方守,俱集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