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瓒 ,字宗器,孝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迁郎中,历知太原、宁波二府,有善政。成化初,市舶中官福住贪恣,瓒禁戢其下。住诬瓒于朝,瓒遂列住罪。住被责,其党多抵法。大臣会荐,迁广东参政,转浙江左布政使。
十年冬,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播州致仕宣慰杨辉言,所属夭坝干、湾溪诸寨及重安长官司为生苗窃据,请王师进讨。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会松、茂番寇边,诏起复视事。先是,佥事林璧言:“松茂曩为大镇。都御史寇深、侍郎罗绮尝假便宜,专制其地,故有功。今惟设两参将,以副使居中调度。事权轻,临敌禀令制府,千里请战,谋泄机缓,未有能获利者。宜别置重臣弹压,或即命瓒兼领,专其责成。”十二年七月命瓒兼督松茂、安绵、建昌军务。瓒至军,审度形势,改大坝旧设副使于安绵,而令副总兵尧彧军松潘,参将孙暠军威、叠,为夹攻计。乘间修河西旧路,作浮梁,治月城。避偏桥栈道,军获安行,转饷无阻。十四年六月攻白草坝、西坡、禅定数大寨,斩获亡算。徇茂州、叠溪,所过降附。抵曲山三寨,攻破之,再讨平白草坝余寇。先后破灭五十二寨,贼魁撒哈等皆歼。他一百五寨悉献马纳款,诸番尽平。留兵戍要害,增置墩堡,乃班师。帝嘉其功,征拜户部左侍郎,辞归终制。十五年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十八年,岁大祲,疏请振济。发银五万两,复敕瓒移淮安仓粮分振,而瓒已卒。
瓒功名著西蜀。其后抚蜀者如谢士元辈,虽有名,不及瓒。惟夭坝干之役,或言杨辉溺爱庶长子友,欲官之,诈言生苗为乱,瓒信而兴师,其功不无矫饰云。
(选自《明史·张瓒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B.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C.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D.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为古代的官职名。在不同的历史朝代,其权限、职责也有所不同。此处是“宦官”的意思。
B.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古代官员辞职或被罢官归家,它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终制指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张瓒在母丧期间被朝廷起用平定边乱,胜利后辞官归家继续服丧。
D.漕运指的是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运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瓒治政有方,执法严明,正统年间,担任太原、宁波知府,政绩良好。成化初年,市舶中官福住贪婪放纵,张瓒惩治了他的部下。
B.张瓒临危受命,功成身退。松、茂边情紧急,他受命督办军事。审时度势,筹划指挥,终于荡平诸番,受到皇帝嘉奖,但他辞官归家。
C.张瓒心系百姓,关心民生疾苦。成化十八年发生大饥荒,他上奏朝廷请求赈灾。皇帝命他转运淮安仓粮分发给灾民,但此时他已死去。
D.张瓒名声卓著,但有时不免沽名贪功。他巡抚四川。名声远远超过后继者谢士元等人;夭坝干一役,他听信杨辉之言,虚报了很多战功。
【小题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住诬瓒于朝,瓒遂列住罪。住被责,其党多抵法。
(2)宜别置重臣弹压,或即命瓒兼领,专其责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8 11:1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尝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帝不省。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连遭内外艰。服阕,起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廷议当褫官,其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槃、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至四十五年,以年例出居相江西参政,引疾不就。

天启改元,起光禄少卿。改太仆,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魏忠贤盗柄,复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转漕多雇民舟,民惫甚,以居相言获苏。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淳家京师,乞移法司覆讯。时化方忧居,通书居相,报书有“国事日非,邪氛益恶”语,为侦事者所得,闻于朝。帝大怒,下居相狱,谪戍边。七年,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B.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C.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D.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关于议论朝政的呈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B.内外艰,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党,即朋党、党羽,是指集团或派别,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在明朝晚期,朋党制度尤其活跃。
D.法司,官署名,是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魏书·甄琛传》就有记载:“复仍踵前来之失者,付法司科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居相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曾经上疏发表对时事的看法,直言当今朝廷无人尽职尽责,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孙居相执政严厉,不留情面。他上疏揭发诚意伯刘世延、税使杨荣、官员黄勋的罪过。他还揭发南京功勋子弟暴虐蛮横的情况。
C.孙居相洁身自爱,不畏权贵。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夺取权柄后,任命他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
D.孙居相体恤百姓,为民说话。朝廷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为孙居相替他们说话,使得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
(2)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文后各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 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 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迁京兆尹。三 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 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 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 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 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 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 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 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 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 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 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 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 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 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 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 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 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 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B.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 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C.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宇文 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D.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 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②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鞠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待,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谧文毅。   
(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注】①鞠:审问,审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引领望久矣 引:伸着
B.陛下委听断于直 委:委托
C.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   亟:赶快
D.及谢政,刘吉过之     过:指责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商辂每临大事“毅然莫能夺”的一组是(   )
①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   ②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
③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   ④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⑤非上命,不敢承也 ⑥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辂才华横溢,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明代,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
B.万贵妃当时很有威势,皇帝身边的人都惧怕她,纪妃生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人敢告诉皇帝。
C.商辂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除去汪直,使皇帝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D.商辂坚持自己的操守。万贵妃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并且赠送给他很多财物,但商辂最终还是没有写。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同类题4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事得已 故:缘故
C.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将领
【小题2】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小题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AB.B
C.CD.D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从隋代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低而权限广。
B.尚书省是古代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C.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易》即《周易》,是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庄子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心系百姓,兴利除弊。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依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麦以作粮税,便利民众,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敢于直言,富于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满朝官员无人敢言。只有张行信再三提醒皇帝若重新起用此人,后患无穷。胡沙虎因此被诛杀。
C.张行信忠公谋国,重视人才。他建议皇帝发动重臣举荐人才,加以厚待,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国。他还认为只有给将帅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建立军功。
D.张行信不惧权贵,排斥庸才。在他的劝谏下,鄙俗无能、不晓兵律的将领王守信、贾耐儿刚获提拔即被罢免,遇敌即溃的皇族败将讹可也被下狱治罪。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