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 姬 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小题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论:判罪
B.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喜欢
C.公子盍叩之叩:打听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利:贪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自歌以偿之
②谨拜表以闻
B.①开府惭且怒
②死且不避
C.①乃假所善王将军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
②海运则徙于南冥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香识见过人,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
①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③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④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⑤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⑥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④⑤⑥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姬是阳羡陈贞慧的养女,由于深受陈贞慧的影响,也是一个聪明讲义气的豪爽的女中豪杰,她曾经一个晚上就输掉黄金千斤。
B.李姬精通音乐,尤其擅长琵琶词的演唱,但她从不轻易演唱,在与候生分别时演唱后,她就表示再也不唱琵琶词了,以致于开府田仰力邀她来府中一唱,但遭到李姬的拒绝。
C.阮大铖遭到时人的非议后,就直接去找当时的才子侯方域,要侯方域出面给他解围,侯方域只好去寻求王将军帮忙。
D.从李姬对侯方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李姬虽然出身不是很高贵,但她是一个忠于爱情,不为权势所折,深明大义的女子。
【小题5】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5分)
②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4 03:4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轸遂至秦。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仪之言果信矣    信:真实
C.陈轸适至秦 适:恰巧
D.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须:等待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D.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秦惠文王一听,立刻找来陈轸,问是否有这回事。
B.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说法,以退为进,然后引事例、打比方,使秦王相信并得到善待。
C.陈轸跟张仪争宠,秦惠王最终拜张仪为相,陈轸便去了楚国。楚国重视他,还让他出使秦国。
D.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让秦惠王明白:韩魏相争,他们两败俱伤时才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⑵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是·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指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来投他的,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
(2)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 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运” 是后晋少帝石重贵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
B.文中的 “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州”一级的地方军政长官。
C.“行营” 有多重含义,既指出征或狩猎时的营帐,也指行军,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文中的“班师”指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古文中常有班师回朝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药元福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他在檀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得到后晋少帝的称赞。
B.药元福临危不惧,敢用奇兵。他同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作战时,出敌不意迎风而战,把敌人打得大败。
C.药元福处险不惊,善用谋略。他在遭遇敌人阻击之时毫不慌乱,自告奋勇,配合主帅冯晖击溃敌军。
D.药元福分析精准,预料准确。在后周世宗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时,他准确预判出敌人定要追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

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索锁两城,夹以炮弩,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

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兵至皋亭山,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以为彪来从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从容为言,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

明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世杰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寨,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摘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B.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C.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D.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0个。“二月癸未”即农历二月二十日。
B.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在之处。南宋兵败迁都崖山,这里成了临时朝廷。
C.勤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保护君王。
D.咸淳: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杰少有奇才,受到重用。他少时曾有犯法的行为,但他有奇才,受到重用,并多次立功,其官阶连续升迁。
B.张世杰忠于朝廷,勤王有功。元军攻破新城,他奋力战斗;朝廷危急,他独自率部勤王。
C.张世杰果决英勇,敢于死守。卞彪劝降,他断其舌裂其身;退守崖山,他烧毁行在集市,连船作寨死守。
D.张世杰忠贞不渝,可歌可泣。他至死不移忠于南宋之志,准备侍奉杨太妃请求赵皇后立位掌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
(2)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大体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隋统一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赏识。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