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蔗糖业曾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目前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优势蔗区。经过多年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蔗糖产区及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云南、海南等省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市场需求
C.产业优化
D.国家政策
【小题2】和其它优势蔗区比,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水热条件更适宜
B.距国际市场近
C.劳动力更廉价
D.政府抓住发展机遇
【小题3】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可能的是
A.农副产品生产利润高
B.蔗糖需求量下降
C.土地价格上涨
D.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2-21 02:3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地区在农业方面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2)据图分析,两地区在工业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甲乙两地区都发展了钢铁工业,甲地区发展钢铁工业不同于乙地区的条件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重新结晶变质而成,缅甸是翡翠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90%的翡翠销往中国。近年来,缅甸规定翡翠加工后方能出口。
材料二云南省瑞丽市的珠宝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瑞丽市积极推进珠宝产业发展,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珠宝城”。2014年瑞丽的城市化率高达56.3%,而珠宝玉石产业链上,就聚集了占城市常住人口近40%的从业人员。
(1)据材料一,推测翡翠形成的地质条件。
(2)说明缅甸规定翡翠加工后方能出口的原因。
(3)分析瑞丽成为“东方珠宝城”的区位优势。
(4)说出翡翠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对瑞丽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同类题3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甲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乙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5
.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
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
C.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
D.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小题2】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
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
B.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
C.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同类题4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成为21世纪初最重要的环保话题之一。泛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4省的53个地级市。如图示意泛长三角地区工业重心与碳排放重心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10年和2005年相比,泛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减少的省(市)最可能是
A.上海市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安徽省
【小题2】泛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和碳排放的特点是
A.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地区
B.工业重心和碳排放重心的距离呈现出“增—减—增”的趋势
C.影响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是工业发展状况
D.工业重心每五年的平均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小题3】泛长三角地区减少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
A.将高耗能产业由本区东部转移到西部
B.用天然气、石油取代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C.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高能效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第一产业
同类题5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孟加拉湾周边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孟加拉湾沿岸某两地的各月降水量(单位: mm)
(1)加尔各答是所在国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简述该城市发展麻纺织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2分)
(2)能反映图中拜蒂克洛降水特征的是材料二当中的____地(填①或②),并分析其降水量季节差异的原因。(3分)
(3)丙区域是所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据图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4)指出甲所在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2分)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