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武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不妄发,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重之。
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曰:“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
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阻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及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故待儒衡甚厚    厚:优待
B.群邪恶之   恶:讨厌
C.当时不以为累    累:劳苦
D.儒衡深鄙之  鄙:轻视
【小题2】(小题2)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武儒衡具有“性格耿直”的一组()
①未尝辄易所好  ②儒衡上疏论列   
③论事有风彩   ④宜福胄胤,与国无穷  
⑤欲以计阻之   ⑥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为了整肃朝纲,武儒衡论事不避权贵,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但因为他喜欢向皇帝告密而被同僚忌恨。
B.宪宗准备重用武儒衡,令狐楚害怕他的明智俊异,便想方设法阻挠,以离间皇帝对武儒衡的宠信。
C.皇甫镈向皇帝的“报怨”有报复武儒衡的意图,但在宪宗识破并当面提出批评后,就不敢再说了。
D.令狐楚荐用狄兼谟,用意是以武氏篡权影射儒衡。武儒衡便向宪宗言明祖上武平一隐退之事来应对。
【小题4】(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16 05:0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③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沛公慢而人 看不起
B.不宜见长者  傲慢
C.臣其令,请得使之   擅长
D.沛公兵随之  率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郦生深自藏匿   今君亡赵走燕
B.足下起纠合众   夫以秦王威,而相如廷叱之
C.人言,常大骂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郦生闻将皆握齱   吾还也。亦去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十位经过高阳的将领都是一些斤斤计较、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所以郦生深自藏匿,而当听说有远大谋略的沛公来到陈留郊外,郦生于是直接去拜见了沛公。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郡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恋,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衰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已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同类题3

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① )且(② )也,能顺木之天,以(③ )其性焉(④ )。(⑤ )植木之(⑥ ),其(⑦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⑧ ),其(⑨   )欲密。既然(⑩ )已,勿动勿虑,(⑪ )不复(⑫ )。其(⑬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⑭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⑮ ),其培之也,若不(⑯ )焉则不及。(⑰ )有能反(⑱ )者,则又爱之太(⑲ ),忧之太勤。(⑳ )视而(㉑ )抚,已去而复顾。甚者,(㉒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㉓ )观其疏密,而木之性(㉔ )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句对第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从四个层次上对种树的道理进行了阐释。
B.郭橐驼先从“木之性”说明种树的道理。
C.郭橐驼从理论上说明种树的道理后,又谈种植的方法,从实践上总结。
D.最后郭橐驼发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
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小题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问,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
B.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
C.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京城米价日盐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
D.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2)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

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索锁两城,夹以炮弩,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

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兵至皋亭山,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以为彪来从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从容为言,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

明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世杰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寨,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摘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B.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C.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D.世杰率兵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0个。“二月癸未”即农历二月二十日。
B.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在之处。南宋兵败迁都崖山,这里成了临时朝廷。
C.勤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保护君王。
D.咸淳: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杰少有奇才,受到重用。他少时曾有犯法的行为,但他有奇才,受到重用,并多次立功,其官阶连续升迁。
B.张世杰忠于朝廷,勤王有功。元军攻破新城,他奋力战斗;朝廷危急,他独自率部勤王。
C.张世杰果决英勇,敢于死守。卞彪劝降,他断其舌裂其身;退守崖山,他烧毁行在集市,连船作寨死守。
D.张世杰忠贞不渝,可歌可泣。他至死不移忠于南宋之志,准备侍奉杨太妃请求赵皇后立位掌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
(2)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