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使人耽之若是   耽:沉迷
C.辄作数日恶。   恶:坏事
D.亦不复之。   征:征召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B.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C.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D.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长大后为世人所重。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阮裕也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D.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东面各郡的人士遍游东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又与道士许迈一起服用药石养生之法。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02:0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平当,郡檄纲纪,东海王越辟为掾,皆不就。元帝引为丞相参军。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玩。玩对曰:“培缕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玩尝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其轻易权贵如此。
累加奋武将军,征拜侍中,以疾辞。王敦请为长史,逼以军期,不得已,乃从命。敦平,尚书令郗鉴议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恶,宜皆免官禁锢。会温峤上表申理,得不坐。复侍中,迁吏部尚书,领会稽王师,让不拜。尚书左仆射,本州大中正。及苏峻反,遣玩与兄晔俱守宫城。玩潜说匡术归顺,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令。
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诣之,索杯酒,泻置柱梁之间,咒曰:“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莫倾人梁栋邪!”玩笑曰:“戢卿良箴。”既而叹息,谓宾客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谈者以为言。
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成帝闻而劝之。玩不得已而从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⑤累世,常以弘重为人主所贵,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由是缙绅之徒莫不隆其德宇。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惟愿陛下崇明圣德,弘敷洪化,曾构祖宗之基,道济群生之命。臣不胜临命遗恋之情,贪及视息,上表以闻。”薨年六十四,谥曰康,给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减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勋,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兴平伯官属以卫墓。
(《晋书·列传四十七》)
注:①纲纪:官职名,指州郡的主簿。②培缕(1ǒu):小土丘。③薰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④伧鬼: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轻蔑称呼。⑤翼亮:辅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循每称其清平当 允:公允。
B.谈者以为言    知:知己。
C.玩尝导食酪    诣:前往。
D.不以名位格物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过失。这里指纠正人的过失。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B.“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C.丞相参军、奋武将军、侍中、吏部尚书等,都是官职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D.官职的任免调动常用以下词语,“拜 、迁、 转、领”等。“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这里是升职。“转”:转任,转换所任职务。“领”:统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敦被平定后,郗鉴以王敦的属吏没有履行匡正奸恶的职责为名,将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
B.陆玩弱冠之年就颇有美名,且性情刚直,不慕权贵,曾因到王导家食酪而造成身体不适,就写信对其嘲讽。
C.陆玩被提拔为侍中、司空后,曾有人前往拜访他,其间此人索酒倒在梁柱之间,以警示陆玩要珍惜朝廷任用,有所作为。
D.陆玩去世后,因其对朝廷有辅佐创业之功,死后备极哀荣,不仅能够陪葬先帝,而且朝廷还特地设置机构以保卫其墓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
(2)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 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后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 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B.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C.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D.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一般自称用字,称他人用名。
B.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C.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此文中晋愍帝的“愍”就是一种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B.习凿齿很有才干,颇受青睐。他先后受桓温、苻坚的赏识,但由于跛足,苻坚表达所获人才减少了一个半的遗憾。
C.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因此忤逆了桓温, 于是让他做了户曹参军。
D.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 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2)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傳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计吏再举孝廉,太尉,皆不就。州举秀才,除郎中。五等建,封鹑觚男。武帝为晋王,以玄为散骑常侍。及受禅,进爵为,加附马都尉。帝初即位,广纳直言,开不讳之路,玄及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玄上疏,诏报曰:“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乃使玄草诏进之。玄复上疏,帝下诏曰:“二常侍恳恳于所论,可谓乃心欲佐益时事者也。”俄迁侍中。初,玄进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泰始四年,以为御史中丞。时颇有水旱之灾,玄复上疏,诏曰:“得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五年,迁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转司隶校尉。献皇后崩于弘训宫,设丧位。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玄恚怒,厉声色而责谒者。谒者妄称尚书所处,玄对百僚而骂尚书以下。御史中丞庾纯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实,坐免官。

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谥曰刚。玄少时避难于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玄初作内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沈。沈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每开卷,未尝不叹息也。‘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信矣!”其后追封清泉侯。

(选自《晋书•傅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B.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C.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D.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在汉时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刘秀讳改称“茂才”。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为举士科目。后唐宋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B.辟是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自汉代起实行,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确定是否任用。隋唐以后,主要实行科举制。
C.五等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是为公、侯、伯、子、男。“封鹑觚男”“进爵为子”中的“男”“子”即为爵位。
D.受禅即接受禅让,此处指晋武帝司马炎接受魏元帝的禅让而称帝。禅让是传说中五帝时期帝位传承制度,如尧禅让于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玄博学善文,著述颇丰。他擅长写文章,年少在河内避难时就求学专心,入仕后仍笔耕不辍,著有《傅子》,被王沈高度评价,但他自认赶不上贾谊。
B.傅玄宠命优渥,深受信赖。傅玄年少时就被州郡推崇,晋武帝即位后又加官进爵,进谏虽不都被采纳,但常受到宽容,死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C.傅玄曾做谏官,直言进谏。晋武帝刚即位的时候广开言路。他常常上疏,泰始四年谈论农业、水利、边防等事项,被皇帝认为是当前必须的事务。
D.傅玄性格刚直,缺乏容人之量。它曾和皇甫陶高声争论,被弹劾丢官。参加众卿会议回答皇帝问话,议政激切直爽。每有奏疏检举,常睡不着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上疏,诏报曰:“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
(2)五年,迁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
【小题5】献皇后死后,傅玄为何对着同僚大骂尚书?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玄大悦。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何无忌甚慕之。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桓玄与朝廷有隙    会:适逢
B.仲文素有名望 素:一向
C.以俟其至   俟:等待
D.无忌疑其薄己 薄:迫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B.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
D.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⑵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 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 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D.“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D.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简丈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②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