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祭祀
C.糟糠不厌厌:饱D.余甚或焉或:通“惑”
【小题2】下面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B.睹轶诗可异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复驾言兮焉求
C.天道无亲,常与善人D.如此而饿死
分财利多自与 酌贪泉而觉爽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D.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分)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30 09:1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三年,迁黄门侍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愆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咸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洎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周,周对与洎所陈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一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遭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宗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赐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
(2)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班固《苏武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诜,余杭人。进士起家,签书北京判官。范祥城古渭,诜主馈饷,具言:“非中国所恃,而劳师屯戍,且生事。”既而诸羌果怒争,塞下大扰,经二岁乃定。
提点陕西刑狱。时铸钱法坏,议者欲变大钱当一,诜言:“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从之。
徙湖南、北转运使,直集英院,进集贤殿修撰、知桂州。奏言:“邕去桂十八驿,异时经略使未尝行饬武备,臣愿得一往,使群蛮知省大将号令,因以声震南交。”诏可。自侬徭定后,交人浸骄,守帅常姑息。诜至部,其使者黎顺宗来,偃蹇如故态。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诜遂至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阅简工丁五万。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交人滋益恭,遣使入贡。
道除知延州,趣入觐,帝劳之曰:“卿在岭外,施设无不当者。鄜延最当敌要,今将何先?”对曰:“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帝曰:“大抵边陲当安静。昨王素为朕言,惟朝廷与帅臣意如此;至如诸将,无不贪功生事者。卿谓何如?”诜曰:“素言是也。”谅祚寇庆州,以败还,声言益发人骑,且出嫚辞,复攻围大顺城。诜谓由积习致然,不稍加折诮,则国威不立。乃留止请时服使者及岁赐,而移宥州问故。帝喜曰:“固知诜能办此。”
青苗法出,诜言:“蜀峡刀耕火种,民常不足。今省税科折已重,其民轻侈不为储积,脱岁俭不能偿逋,适陷之死地,愿罢四路使者。”诏独置成都府一路。熙宁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陆诜》,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B.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C.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D.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北宋四京”之一,在今河北大名,另外“三京”分别是:东京(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
B.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来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文中的“中国”即指当时的北宋政府。
C.蛮:古代对我国南方各族的泛称,同为先秦非华夏民族泛称的还有狄、夷、戎,他们分别是我国东、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D.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礼,属于五礼中的宾礼。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诜颇有远见,料事如神。范祥在古渭修筑城堡,陆诜不认同其做法,认为会惹事端。不久诸羌果然发怒争斗,事态整整二年才得以平息。
B.陆诜关心国事,勇于担当。他主动请求去邕州,使群蛮知晓大将号令,从此声震南交。此行不负众望,交人恭敬有加,派遣使者入贡。
C.陆诜遇事沉稳,敢于直言。当谅祚掠夺庆州得逞之后,声言增发兵马围攻大顺城时,陆诜认为这是国家积习太弱导致的,必须立即停下请贡,扬立国威。
D.陆诜洞察民情,心系百姓。基于蜀峡之地民情艰苦,他奏言撤除四路使者,以便年成不好时百姓不能偿还欠债而陷入死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人浸骄,守帅常姑息。诜至部,其使者黎顺宗来,偃蹇如故态。
(2)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①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②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③,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佥:qiān,都,皆。②蠲:juān,免除,除去。③拊循:抚巡,抚慰。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B.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C.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D.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在京师举行,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冠,指弱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要行冠礼,并赐以字,以示成年。“逾冠”则表示年龄超过二十岁。
C.户部、吏部的长官均为尚书,其中吏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D.“乞骸骨”是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继位,年富曾上书进言,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
B.河南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百姓最终得到安定。
C.石彪因前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皇帝征询李贤,李贤认为这一定是因为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使私欲得到满足,应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亲自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
(2)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随州李君墓表
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
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
(注)①受性:赋性、天性。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终于里第    第:宅第
B.将其行义以视来者    揭:发布
C.惟君受性刚介  介:耿介
D.汉沔荆襄蹂躏遍 殆:危险
【小题2】请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归,礼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则余缕述一一     窃大王不取也
C.又以礼请,余可辞  奔车朽索,可忽乎
D.而君亦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臣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
(2)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
【小题4】根据第二段,概括李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戡福建叛军  戡:平定
B.薄安庆 薄:逼近
C.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   将:带领
D.当自求诸心    诸:许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治”。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一般用干支纪年法。
B.“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即每月的最后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很有器度,得到皇帝的器重和众人的赞美
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王守仁很懂兵法,采用火攻之计,焚烧宁王朱宸濠的战船,虽然最终平定了这次叛乱,但还是让朱宸濠逃走了。
D.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