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与永安侯魏勤及功劳将军元屈等击吐京叛胡,为其所执,送赫连屈丐。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后得还国,典东部事。明元寝疾,太武监国,洁与古弼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及议军国,朝臣咸推其能。迁尚书令,改为钜鹿公。车驾西伐,洁为前锋。沮渠牧犍弟董来距战于城南,洁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协,击鼓却阵,故董来得入城。太武微嫌之。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时议伐蠕蠕,洁言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群臣皆从其议。帝决行,乃从崔浩议。既出,与诸将期会鹿浑谷。而洁恨其计不用,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时虏众大乱,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停鹿浑谷六日,诸将犹不集,贼已远遁,追至石水,不及而还。师次漠中,粮尽,士卒多死。洁阴使人惊军,劝帝弃军轻还,帝不从。洁以军行无功,奏归罪于崔浩。帝曰:“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又洁矫诏事遂发,舆驾至五原,收洁幽之。
太武之征也,洁私谓亲人曰:“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问:“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不?”嵩对曰:“有姓而无名。”穷验款引,搜嵩家,果得谶书。洁与南康公秋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洁既居势要,内外惮之,侧目而视。籍其家,财产巨万。太武追忿,言则切齿。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东部事典:主管B.太武微嫌之微:没有
C.师次漠中,粮尽次:驻扎D.籍其家,财产巨万籍:抄没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正面表明刘洁“恃宠自专”的一项是(    )
①群臣皆从其议   ②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
③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   ④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
⑤洁阴使人惊军   ⑥内外惮之,侧目而视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对本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洁年轻时是个勇敢能干的人,他多次跟随皇上出征,被加官晋爵。后来被叛胡抓住后,他不屈不挠,直呼敌将的名字和敌将说话,不卑不亢。
B.在商议征伐蠕蠕时,刘洁提出广积粮,等待蠕蠕前来的方法,大臣们都赞成他的意见。但太武帝坚持要出征,没有采用刘洁的意见。
C.太武帝出征无功,其实是由刘洁私改诏书日期、拒绝追击敌人、暗中惊扰军队等造成的。后来刘洁想把出师无功的罪责推给崔浩,太武帝没有同意。
D.刘洁有谋反之心,他期望太武帝出师失利,然后他乘机当王;他还曾向张嵩求当王的图谶。后来抄没家产时,果然在刘洁的家中找到了谶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
(2)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5 10:3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漏泄禁中语 坐:徒,空
B.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转凤阁侍郎 寻:不久
D.人吏为之语曰 人吏:百姓官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C.“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 入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 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 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 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 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恢 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自选人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 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 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 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 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已而陈岘 为四川制置,王渥为茶马,命从中出。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 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除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 四川制置使。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上 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张栻再被召,论恢复固当,第其计非是,即奏疏。孝宗大喜,翌日以疏宣示, 且手诏云:“恢复当如栻所陈方是。”即除侍讲,云:“且得直宿时与卿论事。” 虞允文与雄之徒不乐,遂沮抑之。广西横山买马,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上知栻 治行,甚向栻,众皆忌嫉。洎栻复出荆南,雄事事沮之。时司天奏相星在楚地,上 曰:“张栻当之。”人愈忌之。
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名与卿共之   共:同享
B.以母忧去 忧:忧虑
C.罪之适成其名   适:恰好
D.选才无乡旧 旧:故旧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雄极力主张恢复中原,受到皇上赏识;他主张重新设置恢复局,所列的条目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B.赵雄出使金国,围绕迁陵寝与改正受书仪式,与金主和金国朝臣争辩,直至请求被允许才罢休。
C.赵雄在担任宰相时,将十几个蜀人推荐到朝廷任职。有人因此向皇上进言,皇上对他产生了疑心,后冰释前嫌。
D.赵雄任江陵府知府期间,因江陵没有险要的地势可以凭依,修筑城防工程。城防工程的建设,没有侵扰老百姓。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
(2)张栻再被召,论恢复固当,第其计非是,即奏疏。
(3)赵雄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时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于是征还,拜建武将军,监江北诸军事。
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乃没水潜行,将趣城,为贼所获。贼厚赂泓,使云“南军已败”。泓伪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
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号百万。诏以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诸军事,与叔父征虏将军石等距之,众凡八万。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赐钱百万,彩千匹。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有国才略经:治理
B.自率兵于项城次:次序
C.与叔父征虏将军石等之距:同“拒”,抵抗
D.遂使却阵麾:指挥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谢玄“不负举”的一组是
①虽履屐间亦得其任
②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
③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
④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
⑤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
⑥进号前将军、假节,固让不受
A.②④⑤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玄从小聪慧过人,被谢安器重,长大后有经国才略,朝廷几次任用它都被拒绝,后来与王珣同被桓温重用。
B.中书郎郗超素来与谢玄不和,但得知谢玄被推举后,由谢玄平时处理细小事务的做法推知谢玄一定不会辜负举荐。
C.彭城被围,谢玄欲派人向彭城守军报信,让其坚守,田泓自告奋勇,不幸被俘,田泓巧妙施计,最后不辱使命。
D.谢玄利用苻坚轻敌思想,先带领八千精兵南渡肥水,趁敌军还未扎稳阵脚,即与之决战,前秦军队溃败逃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2)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世家

司马迁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斯滥矣。”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贡而问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粥,通“鬻”,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楚救陈,于城父 项王壁垓下
B.小人斯滥矣  人则反本
C.不容何 而刘夙婴疾
D.由大司寇行相事 于是沛公起,衣谢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蔡大夫担心孔子被楚重用,会对陈蔡当权者不利,从侧面反映出孔子的政治才干。
B.被围困陈蔡之间时,孔子处变不惊,照常传习诗书礼乐,引起一些弟子的反感和怨恨。
C.在与弟子交流时,孔子表明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流露出对自己人生信仰的怀疑。
D.鲁定公十四年,孔子担任大司寇,为政三个月后,买卖有市,礼数有序,路不拾遗。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2)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小题4】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B.《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B.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2)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