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珙以身镇江陵,而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诏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张汉英帅之。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大元大将大纳至江陵,遣杨全伏兵荆门以战,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檄两淮为备,两淮不知也,后果如所报。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
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
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吏而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宋史·孟珙传》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B.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C.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D.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
B.书院是由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有宋一代,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C.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文中孟珙因不满朝廷拒绝范用吉请降而辞官。
D.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的一种方式,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皆为“戊午年”。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珙作为将门之后,对战场形势洞若观火。金人进犯襄阳的时候,孟珙的父亲采用孟珙的计策布阵伏击金军,取得重大胜利。
B.孟珙身为武将,但非常注重文教事业。在防范蒙古军队入侵的时候,他设立公安、南阳两座书院,并请理宗皇帝题写榜文。
C.孟珙忠君体国,深受器重。他在治所去世,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廷政事追悼他,并为孟珙立庙且题名“威爱”。
D.孟珙眼光长远,见识非凡。他认为广西边地只需择人分布各地管理即可,一味增兵对防御并无补益,后来他的分析得到印证。
【小题7】【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
(2)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3 02:0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乂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州,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渡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太平兴国六年冬,南郊毕,迁吏部郎中。八年,与膳部郎中、知杂滕中正,兵部郎中刘保勋,刑部郎中辛仲甫皆以久次郎署,擢升谏垣,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雍熙四年,出知广州,未上,移知江陵府,俄改河南府。端拱中,迁给事中。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列传》)
(注)①金紫,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②内附,表示归附的诚意。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悦:以……为悦
B.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 及:到,等到
C.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率:率领
D.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   报:回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B.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C.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D.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许仲宣能干的一组是( )
①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②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③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④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⑤擢升谏垣,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⑥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许仲宣在后周担任过官职,但是宋太祖召见许仲宣后,见他气貌雄伟,太祖非常高兴,并授予他官职。
B.在征讨并州、江南、南唐的时候,许仲宣不仅负责粮草的征集与转运,还负责征兵,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获赐金紫。
C.在征讨交州时,许仲宣上奏罢免大将孙全兴的兵权,没有等到回复就安置了士卒,后来向皇帝请罪,不仅没获罪,反而被赏赐。
D.在征讨江南时,都部署曹彬要用几万件陶器给士卒做灯具用,许仲宣早就事先做好了安排,并按量供应给曹彬,充分显示了才干。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
(2)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雷德骧,字善行,同州郃阳人。周广顺三年举进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召为右拾遗,充三司判官,赐绯鱼。显德中,入受诏均定随州诸县民田屋税,称为平允。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太祖诘之,德骧对曰:“臣值陛下日旰未食,方震威严尔。”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及奚屿知州,希宰相旨,至则倨受庭参。德骧不能堪,出怨言,屿衔之。适有言德骧至郡为文讪上者,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太祖贷其罪,削籍徙灵武。数年,其子有邻击登闻鼓,诉中书不法事,赵普由是出镇河阳。召德骧为秘书丞,俄分判御史台三院事,又兼判吏部南曹。开宝七年,同知贡举。太祖崩,以德骧为吴越国告哀使。还,迁户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改职方员外郎,充陕西、河北转运使。历礼部、户部郎中,入为度支判官。
端拱初,迁户部侍郎。会赵普再入相,宣制之日,德骧方立班,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太宗召见,安谕之,赐白金三千两,罢知考课,止以本官奉朝请。会议事尚书省,乘酒叱起居员外郎郑构为盗,御史奏劾,下御史台案问,具伏,帝止令罚月奉而释之。讫赵普出守西洛,帝终保全之。
淳化二年,为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愤成疾,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B.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C.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D.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B.“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的官服有颜色区分: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教育、财政收支等。
D.“考课”也称考绩、考核,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德骧初为后周官员,且有政绩。曾被召为右拾遗,还赐给绯鱼;显德年中,奉诏命均定随州各县民田屋税,被赞公允。
B.雷德骧敢于直言进谏。因弹劾宰相赵普被贬商州任司户参军;又因事被流放到灵武,其子有邻向皇帝诉冤,才得以再次为官。
C.雷德骧深得太宗的喜爱和保护。他先是在朝堂上掉落朝笏,又乘酒性斥责起居员外郎郑构,太宗都没有严厉处罚他,始终尽力保全。
D.雷德骧对儿孙教育有所疏忽,终受牵连。他的孙子雷孝先发动内乱,被朝廷流放均州,他因有失教诲而被问责,惭愧愤恨成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屿召德骧与语,潜遣吏绐其家人取得之,即械系德骧,具状以闻。
(2)帝素怜德骧,恐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均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想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
(注)章惇:时任宰相。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日/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
B.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亲自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递诉状被钱勰认出字迹,是以前上诉过的,钱勰指出并批评他;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B.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C.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D.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夷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在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B.优诏:诏,又称诏书,是内阁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内阁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贡,即进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以引申为进献的物品。
D.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称呼不同,例如帝王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的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B.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豁达。
D.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
(2)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