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注:①缗:mín,成串的铜钱   ②粜:tiào,卖出粮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6 09:5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shěn)由也
C.妇啼一何苦D.何故而至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B.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    陈:通“阵”,战阵
D.吾政如此杀也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们”
【小题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D.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2)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 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言备边之事,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咸言边事,又特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处?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悌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疾,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B.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C.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D.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学官称谓。自宋始在武学、宗学、律学、医学等科设置教授传授,以传授学业。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一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不依附龙大渊,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八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提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皇上写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询朝廷的缺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2)中自使还,每进见咸言边事,又特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乃置酒,大会宾客。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王畏秦,终不听。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公子从其计。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晋鄙听,大善;不听,可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公子遂行。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十七》)

注:嚄唶:huò z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单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D.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B.信陵君即魏无忌,与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C.虚左,春秋战国以左为卑,文中候生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地位低下,所以让候生坐左边卑位。
D.兵符,指古代传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文中兵符制成两半,右半留于国君,左半交于统帅。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信陵君礼贤下土,尊重侯赢。公子亲自去迎接身份低微的大梁夷门守门人侯生,并且陪同侯生去市屠中见他的朋友朱亥。
B.信陵君重情重义,力救赵国。秦国攻邯郸,魏王畏惧秦国,不敢发兵救赵,公子估计不能从魏王处搬得救兵,但毅然前往赵国。
C.信陵君急人所急,帮助如姬。如姬为公子伤心哭泣,于是公子派门客斩杀她仇人,获得她的敬重,所以如姬愿意为公子盗取兵符。
D.信陵君爱才惜才。不忍杀晋鄙,侯生说如果晋鄙不听命令就可击杀他,晋鄙是魏国叱咤风云的名将,公子不忍心,流下了眼泪。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2)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