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扰乱扰:乱
B.除武都郡丞除:除去
C.不盈数月辄致丰积致:取得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甄:鉴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而乃以手共搏之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4分)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9 03:5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于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发 发:泄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延祜、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旦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鲁居丧服阙,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召鲁为《宋史》局官。书成,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居最,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复召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九事。至正四年,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垫,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竟。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漕运使,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九年,太傅、右丞相脱脱复相,论及河决,思拯民艰,以塞诏旨,乃集廷臣群议,言人人殊。鲁昌言:“河必当治。”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且以其事属鲁。鲁固辞,丞相曰:“此事非子不可。”乃入奏,大称帝旨。十一年四月,命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十一月诸埽诸堤成,水土工毕,河复故道,事见《河渠志》。寻拜中书左丞,从脱脱平徐州。脱脱既旋师,命鲁追余党,分攻濠州,同总兵官平章月可察儿督战。鲁上马麾进,抵城下,忽头眩下马,且戎兵马弗散。病愈亟,竟卒于军中,年五十七。
(节洗自《元中·曹鲁传》)
【注】①昏垫:被水淹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B.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C.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D.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为表对他人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字。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中央官署,负责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
D.漕运,中国古代将所征粮食通过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鲁富有才华,为官政绩卓著。曾两次以明经科考中乡贡,后任《宋史》局官,负责编辑《宋史》;出任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后,考核政绩最为优秀。
B.贾鲁积极进言,议政切中时弊。对于官粮损失的状况,贾鲁指出应当完善田地规划,防止富民兼并土地;任右司郎中时,曾对当时的国家大政提出二十一条建议。
C.贾鲁事必躬亲,全力治理黄河。黄河决堤,他亲往巡视,绘出黄河形势图上呈给元帝,提出治河方案;后任总治河防使,使黄河恢复故道,完成黄河治理。
D.贾鲁忠于职守,为国死而后已。他任中书左丞时,曾跟随丞相脱脱攻取徐州,抵达城下时感到头晕而下马,但仍告诫兵马不得离散,后病情加剧死于军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
(2)复以前二策进,丞相取其后策,与鲁定议,且以其事属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游  游:游玩
C.时虞允文国  当:主持、掌管
D.留守叶衡重之 雅:很,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小题4】翻译句子。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中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主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中疲以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回来后,每次觐见都会提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还亲自写遗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宜早为计,上矍然。
(2)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尹丞冯绲将兵督杨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耀、显军败,为贼所杀。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乃建于,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未及行,会抚等进击,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抚所得赏赐,尽分于麾下。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滕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B.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C.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D.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均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则始于秦而完善于汉。
B.领,用于兼职、代理官职,与“署”“摄”“行”“迁”等类似。文中指兼任较高职务。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始创年号为建元,后形成制度。
D.三公,古代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后为虚衔。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抚文武兼备,治政有方。他凭借才华受到太守的赏识,被委以要职,治理的地方教化盛行,在任七年,路不拾遗。
B.滕抚富有将才,屡平叛乱。建康元年,他先后平定九江范容、周生以及广陵张婴等叛乱,后来又平定了历阳华孟之乱。
C.滕抚重义轻利,深得人心。他在平叛胜利后,将自己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听到他被罢官的消息,天下百姓为之怨愤。
D.滕抚端方正直,反遭罢黜。他因为不交接权贵而得罪了宦官,到了论功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却承旨上奏黜免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
(2)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