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áng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wěi、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
B.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表示敬意。
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后来也用以指皇帝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大破荆州牧。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号称下江兵,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成就功业。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向成丹、张卬说明,但成丹、张卬不同意,认为应该各自做主。
C.王常素有威望,以理服人。王常想归顺汉朝,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最终他促成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
D.王常一心为汉,备受重用。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2)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此行之,灭亡之道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7 11:4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思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已所置者,可归本真。”即以千余缗遗易则。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B.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C.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D.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
B.少帝,称被废的皇帝;指新登基的皇帝,与“少主”的意思相同。文中“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
C.太保,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历任要职。他虽出身平民家庭,凭借才干不断升迁并官至宰相,在朝代更替中受到契丹的重用。
B.赵莹政绩颇丰。在监修金天神祠,得神相助;面对蝗灾,他举措得力,使饥者获救,受到称赞。
C.赵莹刚直敢言。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提出异议。
D.赵莹不忘皇恩。皇帝被掳北迁,赵莹随行,后遇故人,得知家人仍受皇恩,于是向南叩头致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
(2)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赐书曰:“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掌众务。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孝穆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历数州,皆有政绩。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赠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就是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任为官。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视察民情。
D.乞骸骨,大臣老了请求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B.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C.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
初,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袤书曰:“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窍贤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谓默曰:“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里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
注释: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尚书考功郎,专伐蜀事    典:主持,主管
B.诏书褒叹,之汲黯  比:比较
C.常愧有累清谈 清谈:清雅的言论,引申为公正的评价
D.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 敦重:敦厚庄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B.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C.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D.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默最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之语,后被晋武帝封为关内候
B.郑默爱惜百姓,在出任东郡太守时正值岁荒人饥,他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
C.郑默认为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
D.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
(2)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