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③,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④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 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刀笔:主管文书的官吏④丁:遭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佯不省佯:假装B.一府大震,皆奉法一:一个
C.或为匿名书毁亮毁:诋毁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以故荆轲刺秦王
D.其为政,纤悉周密/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小题3】(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B.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官吏的善恶之事,目的是对下属官员进行鼓励。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他。
【小题5】(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3)
②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③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2)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0-15 04:4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珪传

欧阳修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美类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官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冑;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黴。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节选自《新唐书》)

(简注)
①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②郭:指郭国,春秋时期的小国,为齐所灭。③伎:技艺。④前宫:先前的太子李建成。
(阅读指要)
王珪为人正直。作为谏官,他敢于直言进谏,甚至犯颜廷争;同时,他也注意引喻讽谏,以史实作类比规劝太宗吸取历史教训。由于他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王珪是以“激浊扬清,疾恶好善”闻名的贞观名臣。文章所写的事情并不繁杂,文中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王珪的形象。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庶天下于平(____________) (2)帝益之(____________)
(3)帝美其言(____________) (4)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臣(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善善而恶恶也 ②陛下矜性命
B.①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乐律授官中音家 ②今疑臣私,是陛下负臣
C.①杀人而取妻,问朕是非 ②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D.①今陛下知庐江亡 ②臣于数子有一日
【小题3】第二段中有一个句子未加标点,请用“/”标明语句的停顿。
不 然 郭 君 善 善 不 能 用 恶 恶 不 能 去 所 以 亡。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②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抃,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惇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琎、韩宗文为美官。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琎者,中书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请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注①崇班: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②封册: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③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B.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C.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D.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服,即居丧守孝。服制是指死者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B.牒,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其编连在一起称为牒。
C.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其制度各代不同,亦多变易。
D.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名。皇祐元年置,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缜性情耿直,光明磊落。他在皇帝征求水灾的意见时,言语犀利地提出个人见解;在任命官员的问题上,他反对任用和君主、大臣关系密切的人。
B.韩缜弘扬美德,推行孝道。在武臣不守丧礼的问题上,他用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今通行的礼制来阐述观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韩缜直言无私,一心为国。对一些无所作为的高官和滥行职权的人,他极力批判,皇上最终罢免了这些人。
D.韩缜有礼有节,讲究谋略。在对待辽使的问题上,韩缜始终礼遇对方;在对待蔡确的问题上,他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揭露其罪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2)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東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險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无寸金,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风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東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東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宫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在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要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
D.帑,在古代是官府收藏钱财的地方,廪是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廪是指钱库粮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杜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杜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杜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杜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 蔡襄传》)
【注】①和扁:秦和与扁鹊,古代名医.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B.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C.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D.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古代女子一般18岁及笄时取字。古人的名与字会有关联。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就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小题7】【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摘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贾竖”,与“竖子”“鲰生”同为秦汉时骂人之语,此为对“屠者子”——屠夫的贱称。
B.子房,为张良之字,古时称人,直接称名不礼貌,即使贵为天子的刘邦,也称张良之字。
C.“崩”。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皇后和宠妃死叫“薨”。
D.《史记》是开创纪传体撰写史书,一般帝王用本纪,项羽不是帝王,列入世家,《鸿门宴》选自《项羽世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忠君护主。沛公时兴兵从之,汉王时献计画策,高祖时不邀功自傲,自始至终追随刘邦,护卫大汉天下。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