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1年3月8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今年要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提升珠三角协调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中,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小题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动力导向型基地
B.重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2-05 11:1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单一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小题2】两省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具有共同的优势为( )
A.劳动力数量多
B.基础设施完善
C.工业化水平高
D.矿产资源丰富
同类题2
下图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联系图,数码代表区域间流动的经济要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中数码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④代表产业、技术、资金
B.②③代表劳动力、矿产、工业品
C.②⑥代表劳动力、农产品、矿产
D.③⑤代表资金、产业、工业品
【小题2】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有利于
A.北京基础设施完善
B.河北成为区域制造业中心
C.天津产业升级
D.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同类题3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区域发展的内在需要
②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③是生态环境“倒逼”的结果
④是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措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下列措施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是
A.北京为河北提供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
B.天津向北京转移高技术产业,向河北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C.河北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发展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D.北京发展成高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为主的知识型区域
同类题4
根据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分区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过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尤其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使商品粮食基地地位受到影响,试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
同类题5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A.A
B.B
C.C
D.D
【小题2】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相对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