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珝,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
宪宗即位,以旧宫僚屡迁太常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日讲。成化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珝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宪宗亦爱重之。明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帝每呼“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文曰“嘉猷赞翊”。寻进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
珝性疏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员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继晓下狱,珝于帝前解之。李孜省之辈以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珝密疏谏,谋少阻。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初,商辂之劾汪直也,珝与万安、刘吉助之争,得罢西厂。他日,珝又责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成化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疏上,帝颇讶无珝名。安阴使人讦珝与直有连。会珝子镃邀妓狎饮,里人赵宾戏为《刘公子曲》,或增饰秽语,杂教坊院本奏之。帝大怒,决意去珝。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令驰驿,赐月廪、岁隶、白金、楮币甚厚。其实排珝使去者,安、吉两人谋也。
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珝既仓卒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入内阁,安、吉之党乃益固。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弘治三年卒,谥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请,赐祠额曰“昭贤”,仍遣官祭之。
子锐,字汝中。八岁时,宪宗召见,爱其聪敏,且拜起如礼,即命为中书舍人。宫殿门坎高,同官杨一清常提之出入。帝虑牙牌易损,命易以银。历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经博士,仍供事内阁诰敕房。博学有行谊,与长洲刘荣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
《明史·刘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B.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C.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D.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考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  
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C.成化十八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成化是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
要的纪年法之一,如文中的“正统十三年”、“嘉靖初”以及我国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十六年”,
都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珝颇有口才,善于辞令。他担任讲官,每次入朝讲学时,都反复开导,言词语气从容不迫;在当时被世人称为第一讲官,就连皇帝也称他为“刘东先生”。
B.刘珝性格直爽,敢于奏议国事。他遇到事情时从不回避,李孜省等人用歪门邪道扰乱政事,想改换太子,刘珝就秘密地上疏来劝谏皇帝,阴谋稍微被阻止。
C.刘珝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曾当面指责万安;有一个朝臣王越,刘珝又在朝堂上责备他,使他羞愧地退了下去。
D.刘珝的儿子刘锐博学又有品行。他先后任官五十多年,嘉靖年间官至太常卿,兼任五经博士,同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
(2)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5 11:0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毒痡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选自《明史·邹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生性耿直。他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邹智嫉恶如仇。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他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刘吉被罢免,所以对邹智怀恨在心。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被品评过的少保刘吉指使同党魏璋构陷邹智入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2)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逋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一切治以简易。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①从,与农民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如况钟及松江知府赵豫辈,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常诣松江相视水利,见嘉定、上海间沿江生茂草,多淤流,乃浚②其上流,使昆山、顾浦诸所水,迅流驶下,壅遂尽涤。暇时以匹马往来江上,见者不知其为巡抚也。

注:①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②浚:挖深、疏通。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忱自年少、(______) (2)擢刑部主事(________)
(3)思得才力重臣往之(______)    (4)开心访纳(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
B.总督税粮.
C.悉开心访纳
D.故事无不单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1)忱一切治简易    (2)穷耳目之胜自适也哉
B.(1)与农民饷妇对    (2)仰头向鸣,夜夜达五更
C.(1)见者不知其巡抚也    (2)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
D.(1)浚其上流    (2)②尔其无忘父之志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明年,咸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
(2)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
【小题5】简要概括周忱的为官之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

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B.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C.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D.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新皇帝即位后,一般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B.御史,是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纠察官员过失。与“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御史”不同。
C.除,指授予官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均与此意相同。
D.倭,这里指倭寇,明朝曾经屡屡侵犯我国沿海一带,戚继光抗倭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的倭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仪望体恤民情,注意教化。担任吴县知县时,创建子游祠,建立书院,还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百姓因往京师运白粮而常常家道破败的问题。
B.宋仪望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任御史时,弹劾大将军仇鸾自以为是,他的奏疏被皇帝留在宫中不作处理后,他坚持已见,又奏陈了十二条意见。
C.宋仪望正直刚毅,不阿谀奉迎。宋仪望状告严嵩心腹贪污,并使阮鹗被逮捕;又因不接受严世蕃的拉拢而将其得罪,后来被贬到夷陵作了判官。
D.宋仪望才能卓著,富有远见。与戚继光击破倭寇后,向朝廷建议要加强海防建设;巡抚应天府时,未雨绸缪,加强战备,后在黑水洋大胜倭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子俊,字士英,青神人。举景泰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部十年,以廉干称。出为西安知府。岁饥,发廩十万石振贷。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成化初,所司上治行当旌者,知府十人,而子俊为首。寇据河套,岁发大军征讨,卒无功。子俊言“请筑墙建堡。”帝是子俊言。内地患稍息,子俊得一意兴役。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成化十年,子俊具上其事。移抚陕西。水溢无所泄,乃于城西北开渠泄水,使经汉故城达渭。公私益便,号“余公渠”。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初,子俊巡历宣、大,请以延绥边墙法行之两镇,因岁歉而止。比复出,锐欲行之。然是时,岁比不登,公私耗敝,骤兴大役,上下难之。子俊又欲责成于边臣,而已不亲其事。谤议由是起。帝入蜚语,命改左都御史,巡抚大同。中官韦敬谗子俊假修边多侵耗,又劾子俊私恩怨,易将帅。兵部侍郎阮勤等为白。帝怒,让勤等。而给事、御史复交章劾,中朝多欲倾子俊。工部侍郎杜谦等往勘,平情按之。还奏所费无私。孝宗嗣位,以先朝老臣,待之弥厚。弘治元年疏陈十事,帝多允行。明年,疾亟,犹手削奏稿,陈救荒弭盗之策,甫得请而卒。子俊沉毅寡言,有伟略。凡奏疏公移,必自属草,每夜分方寝。尝曰:“大臣谋国,当身任利害,岂得远怨市恩为自全计。”故榆林始事,怨讟丛起,子俊持之益坚,竟以成功,为数世利。性孝友,居母忧时,令子寊毋会试,曰:“虽无律令,吾心不忍也。”尝子,移以荫弟。

(选自《明史·余子俊传》,有删改)

注讟(dú):怨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B.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C.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D.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
B.元年,一般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年,也可以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等等。.
C.会试,我国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
D.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以及免罪、免除赋税的特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子俊施政为民,关心民生。他筑墙建堡,开垦田地,获取很多粮食;他在陕西任职时,开凿水渠泄水,公私便利,该水渠被人称为“余公渠”。
B.余子俊为政务实,遭到诬陷。他把自己在边境修筑城墙的做法予以推广,但因外部和他自己的一些因素,被人非议,皇帝听了流言蜚语,调离了他。
C.余子俊廉洁干练,洁身自好。他在户部任职以廉洁干练著称;韦敬说他侵吞官款,阮勤等人也跟着附和,朝廷中很多人趁机想扳倒他,但最终查无此事。
D.余子俊勤于政事,执着坚毅。他亲自起草公文,每天半夜才就寝;从在榆林当官做事开始,不断遭到怨恨,甚至被弹劾,但他坚持己见,替几世人谋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发廪十万石振贷。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
(2)明年,疾亟,犹手削奏稿,陈救荒弭盗之策,甫得请而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B.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C.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D.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到了成年即可取字,通常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世宗是“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祖”“宗”。从汉代开始,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称“太祖”“高祖”或“世祖”。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自己的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而受冤的人。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没有同意。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2)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