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

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B.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C.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D.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新皇帝即位后,一般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B.御史,是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纠察官员过失。与“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中的“御史”不同。
C.除,指授予官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均与此意相同。
D.倭,这里指倭寇,明朝曾经屡屡侵犯我国沿海一带,戚继光抗倭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的倭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仪望体恤民情,注意教化。担任吴县知县时,创建子游祠,建立书院,还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百姓因往京师运白粮而常常家道破败的问题。
B.宋仪望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任御史时,弹劾大将军仇鸾自以为是,他的奏疏被皇帝留在宫中不作处理后,他坚持已见,又奏陈了十二条意见。
C.宋仪望正直刚毅,不阿谀奉迎。宋仪望状告严嵩心腹贪污,并使阮鹗被逮捕;又因不接受严世蕃的拉拢而将其得罪,后来被贬到夷陵作了判官。
D.宋仪望才能卓著,富有远见。与戚继光击破倭寇后,向朝廷建议要加强海防建设;巡抚应天府时,未雨绸缪,加强战备,后在黑水洋大胜倭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8 11: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国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思祖从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诸驸马中,尤爱殷。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及燕师日逼,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燕兵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答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纵之,曰:“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王为气沮。而凤阳守徐安亦拆浮桥,绝舟楫以遏燕。燕兵乃涉泗,出天长,取道扬州。

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帝迫公主啮血为书投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既入见,帝迎劳曰:“驸马劳苦。”殷曰:“劳而无功耳。”帝默然。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奏殷畜养亡命,帝曰:“朕自处之。”因谕户部考定公、侯、驸马、伯仪仗从人之数,而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送辽东。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以殷自投水闻。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遣官为殷治丧,荣定,而封许成为永新伯。

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寻官殷二子,顺昌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赐公主书曰:“驸马殷虽有过失,兄以至亲不问。比闻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许成来首,已加爵赏,谋害之人悉置重法,特报妹知之。”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谓深、曦实杀殷,请于帝,断二人手足,剖其肠祭殷,遂自经死。十二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八月,年七十一。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B.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C.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D.初/公主闻殷死/谓上果杀殷/牵衣大哭/问驸马安在/帝曰/为主迹贼/无自苦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
B.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本是汉代官名,指驸马都尉。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并非实官。
C.谥,古代王侯将相、著名人物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行追加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天性恭敬谨慎,富有谋略,善于骑射。在驸马之中,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他。
B.燕王以进香为名派使者向梅殷借路。梅殷以先皇有禁令,不遵守为不孝为由加以拒绝,燕王大怒。
C.燕王即帝位后,梅殷仍拥兵淮上,成祖逼迫公主咬破指头写成血书递交梅殷。梅殷收到血书之后恸哭不已,于是返回京城。
D.梅殷溺死的真相大白之后,成祖派遣官员为梅殷办理丧事,追封他为永新伯,并且封梅殷的两个儿子为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视山东学政,赐敕褒美,谓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世皆荣之。
(2)都督同知许成发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斩之,籍其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出视两浙盐法,数条奏利弊。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还朝,复按河南,监军讨贼。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河南人据坞壁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进忠佯求抚,文灿及巡抚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七月,任学督岱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九月,进忠寇开封。岱奋击,贼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其冬,京师戒严,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文灿不能用。抵畿南,有诏却还。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川,为文灿所劾。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论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不从。七月,献忠合汝才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文中则波浪线部分的肤句.正确的一項是
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B.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C.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的“中土”“中州”与其同义。
D.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张任学正直敢言。张任学巡按河南时,各位将领面对贼寇的强横猖獗,畏缩不敢进击,他生发感慨,并上疏指责诸位将领。
B.张任学坚持上奏。在担任御史时,张任学陈述蜀中三大苦处,皇上不采纳,但他不放弃,审察两浙盐政时仍多次上奏。
C.张任学曾被贬职。马进忠假装接受招抚,趁机逃走。张任学被削降官阶;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浙川,第二年张任学被降一级官阶。
D.张任学有远见。他认为张献忠投降是狼子野心,会成为祸患,就想设计抓捕献忠,可惜文灿不答应,后來献忠果然叛变。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
(2)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格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明史•列传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B.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C.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D.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知府,也称太守,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一般为从四品。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C.服除,守孝期满,去掉孝服。中国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必须辞去官职回到原籍戴孝和穿孝服,以示哀悼。
D.谥,是指在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扬和赞颂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任职刑部,善于断决疑案。他在审查河间府捕获强盗这一个案件时,明辨好坏,从而释放了善良本分的百姓张文。
B.杨继宗主政嘉兴,取得突出政绩。他既关心民生疾苦,又大力兴办社学,尊敬学官,使当地文化教育事业获得显著发展。
C.杨继宗维持风纪,严格遵守礼制。他在任知府时,处事必定依礼而行,谒见上司、入京朝觐谒见吏部时都一定身着朝服。
D.杨继宗慧眼识人,为国培养人才。他主持乡试时发现两张考生试卷十分突出,在他的指导下,这二人最后相继考中状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2)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孝孺幼警敏,读书日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漠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即位,国家大政事辄咨之。燕兵起,延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燕王亦不奉诏。未几,燕兵掠沛县,烧粮艘。时河北师劳无功,而德州又馈饷道绝,孝孺深以为忧。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谲,有宠于燕王,尝欲夺嫡,谋以计之,使内乱。乃建议白帝:遣锦衣卫千户张安玺书往北平,赐世子。世子得书不启封,并安送燕军前。间不得行。遣人许以割地,燕王不听。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领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之声彻殿壁,成祖降榻曰:“先生勿自苦,子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儒曰:“成王何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儒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今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以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日寸    盈:有余,多出
B.谋以计之    间:挑拨,使人不和
C.遣锦衣卫千户张安玺书往北平   赍:带着,携带
D.成祖降榻劳曰  劳:劝勉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遣人许以割地
A.籍何以至此B.敢以烦执事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予羁縻不得还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B.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C.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D.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婚姻”在古代是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之父为婚,女方之父为姻,如《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今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行李”通常指旅人出门时所带的衣物,生活日用品等,并将其打包好能轻易携带。《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却讲作“出使的人”。
D.“丁祖母忧”中的“丁忧”,是指在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也称“丁艰”,“丁”的意思是“遭逢、碰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载在迁南京吏部尚书九年后向朝廷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先后写了四篇文章才被同意。
B.武陵多军籍,老百姓担心徭赋会连累自己,以致男女年及四十还未婚配,针对这种情况,黄宗载晓之以理,效果显著,甚至让邻邑之俗改变。
C.黄宗载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又监督制造海运大船几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D.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四方,从来不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肃然,尚书黄福称赞他知大体。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