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小题。
凿壁借光(节选)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穿壁:在墙上打洞。映:照耀。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小题1】下列各项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B.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C.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D.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小题2】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
C.主人怪问衡(错怪)
D.资给以书(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30 11:08: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候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病 笃:病重
B.赵王信秦之间:离间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D.令之 毁:毁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承军为二/士卒离心
B.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C.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赚军为二/士卒离心
D.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善于识人,指出赵括缺点。秦人说害怕赵奢之子赵括担任将领,于是赵王任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廉颇指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灵活应变。
B.廉颇拯救危局,击退燕军进攻。燕国采用栗腹的计谋,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壮丁死伤殆尽,可趁虚而入,却被廉颇率兵击败围困,割让五座城池求和。
C.廉颇性情刚烈,不懂虚与委蛇。他重作将领后,要赶走趋炎附势的门客;赵悼襄王即位以后派乐乘取代廉颇,廉颇感觉受到侮辱,直接打跑了乐乘。
D.廉颇遭遇谗言,不得君王信任。赵王想要重新任用廉颇,派出使者对他进行考察。但使者私下里接受了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歪曲事实蒙蔽了赵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邬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至中夕而谓怀素曰:“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如此。”怀素不复应对,连叫数声曰:“得之矣。”经岁余,辞之去。彤曰:“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③至晚岁,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张长史观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未知邬兵曹有之乎?”怀素对曰:“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颜公于是倘佯而笑,经数月不言其书。怀素又辞之去,颜公曰:“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叹久之。颜公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拆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冬枯树
⑵为草书竖牵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⑴此沙门札翰   
A公文   
B书信   
C书法   
D渊博
⑵孤蓬自
A赈济   
B摇动   
C振作   
D生长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饮酒养性 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B.漆一盘书之 无常势
C.余师为书 登高而招
D.草书渊妙 石铿然有声者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
【小题5】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B.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C.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D.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
【小题6】戴叔伦曾评价怀素的草书“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此风格形成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
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砦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寝。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B.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C.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D.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孝三年;守丧期满称“服除”、“服阕”。
B.“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三皇五帝之后的帝王都有年号。
C.“权”表示暂代官职。此外与官职任免有关的说法中,“兼”表示兼任官职,“行”表示代理官职。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逝世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
B.王尧臣任体谅安抚使出使陕西,当时关中叛贼作乱多年,百姓生活困苦。临行前,他请求皇帝免除叛贼两年的租赋来劝谕他们。仁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C.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
D.在枢密院任职期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侥幸小人,有人在京城散布关于他的匿名信,仁宗并没有怀疑王尧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2)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