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进士一甲第一  举:考中
B.三品章服 锡:同“赐”,赏赐
C.振曰     詈:责骂
D.前驱败报至 踵:立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但不入品阶、“未入流”,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明代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职官员选拨,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小题4】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3 10:0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及长,《四书》《五经》皆通其义。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

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阙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B.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C.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D.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天启”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此后形成制度。
C.“明年擢右副都御史”的“擢”是在原职上“提拔”官职的意思。古代授予官职的还有拜、授、除等。
D.炮烙,是古代为了镇压反抗者所设置的一种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犯人行走于柱上,犯人堕入火中而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居益的曾祖与曾伯祖都是进士,他们对后代儿孙皆有影响,使子孙接连不断荣登黄榜。
B.南居益解替商周祚,面对敌人的进攻,他采用恩威并重的方法,迫使敌人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地,最终平息了海上的战患。
C.南居益因为上书营救王守履,被崇祯帝认为徇私而削去了官职。后来因为居益廷杖王守履有功才回复官职。
D.李自成打下渭南,对南家进行勒索与诱降,南居益拒不投降,最终绝食而死,表现出忠臣的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
(1)闽人诣阙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举廉吏第一,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从哲曰:“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涟曰:“昔文潞公问宋仁宗疾,内侍不肯言。潞公曰:‘天子起居,汝曹不令宰相知,将毋有他志,速下中书行法。’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越二日,从哲始率廷臣入问。及帝疾亟,太子尚踌躇宫门外。涟、光斗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意。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太子深纳之。

八月丙午朔,光宗嗣位。越四日,不。都人喧言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是时贵妃据乾清宫,与帝所宠李选侍相结。而帝果趣礼部封贵妃为皇太后。涟遂劾崔文升用药无状,请推问之。且曰:“外廷流言,谓陛下兴居无节,侍御蛊惑。必文升籍口以掩其用药之奸,罪不容死。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请亟寝前命。”疏上,越三日,帝召见大臣。众谓涟疏忤旨,必廷杖,嘱从哲为解。从哲劝涟引罪,涟抗声曰:“死即死耳,涟何罪?”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九月乙亥朔,昧爽,帝崩。熹宗即位。

天启二年,擢太常少卿。明年冬,拜左金都御史。又明年春,进左副都御史。是时魏忠贤已用事,群小附之,惮众正盈朝,不敢大肆。涟益与左光斗、魏大中辈激扬讽议,务植善类,抑憸邪。忠贤及其党衔次骨,遂兴汪文言狱,将罗织诸人。事虽获解,然正人势日危。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忠贤初闻疏,惧甚。遂令魏广微调旨切责涟。涟愈愤,拟对仗复劾之。忠贤诇知,遏帝不御朝者三日。自是,忠贤日谋杀涟。五年,其党大理丞徐大化劾涟、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命逮文言下狱鞠之。许显纯严鞠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至死不承,显纯乃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遂逮涟。比下诏狱,显纯酷法拷讯,体无完肤。其年七月遂于夜中毙之,年五十四。

涟素贫,产入官不及千金。征赃令急,乡人竞出赀助之,下至卖菜佣亦为输助。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B.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C.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D.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古代官职任免常用语。“拜”指授予官职,“擢”“进”都指提升官职,“转”则指转任、调动官职。
B.“不豫”,避讳语,天子有病称“不豫”,后也泛称尊长有疾。“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C.“乙亥朔”,指乙亥日拂晓时分。“乙亥”,是农历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朔”则指月亮出来,黎明之时。
D.“崇祯”,年号名。“神宗”“光宗”,庙号名。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庙号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被推举为廉吏第一,因阉党陷害而被征收莫须有的赃款时,甚至连卖菜的、帮佣的下层人都为他捐助。
B.杨涟见识过人,敢作敢为。神宗病危,他批评方从哲没有及时作为,力主太子入朝进宫服侍皇帝;光宗时,他洞悉宫廷危机,上疏直陈其过失。
C.杨涟忠心耿耿,嫉恶如仇。面对混乱的朝政,他先后与得势的郑贵妃、魏忠贤等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贵妃阴谋,也使魏忠贤心生恐惧。
D.杨涟正气凛然,为后世敬仰。为弘扬正气,他和左光斗等人联合遏制阉党,虽因党同伐异之罪而入狱,含冤致死,却最终在崇祯皇帝时昭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
(2)许显纯严鞠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至死不承,显纯乃自为狱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B.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C.《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D.“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C.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珝,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
宪宗即位,以旧宫僚屡迁太常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日讲。成化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珝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宪宗亦爱重之。明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帝每呼“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文曰“嘉猷赞翊”。寻进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
珝性疏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员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继晓下狱,珝于帝前解之。李孜省辈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珝密疏谏,谋少阻。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初,商辂之劾汪直也,珝与万安、刘吉助之争,得罢西厂。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疏上,帝颇讶无珝名。安阴使人讦珝与直有连。帝大怒,决意去珝。遣中官章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令驰驿,赐月廩、岁隶、白金、楮币甚厚。其实排诩使去者,安、吉两人谋也。
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珝既仓卒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入内阁,安、吉之党乃益固。珝初遭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弘治三年卒,谥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请,赐祠额曰“昭贤”,仍遣官祭之。
(节选自《明史·刘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
B.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
C.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
D.他日/珝又折/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至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厂,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
B.文渊阁,始建于明代,早期功能是藏书、编书,随着明代政治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事实上的秘阁禁地。
C.“成化十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成化”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帝王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法之一,如文中“正统十三年”、“嘉靖初”以及历史上“赵惠文王十六年”都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遭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孝,这一制度称 “丁忧”,又称“丁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珝深受推重,仕途亨通。他中进士后曾任东宫侍讲,后经多次升迁,入朝担任御前日讲官,深受皇帝推重,官职屡有升迁。
B.刘珝性格坦率,为人直爽。因是宪宗旧臣,遇到事情从不回避;他多次上奏章劝谏皇帝,为林俊开脱罪责,罢免了李孜省,还与人合力罢除了西厂组织。
C.刘珝性情耿介。刘珝因为得罪了万安而被万安陷害,再加上他儿子做了不得体的事,以致被皇帝厌弃,万安等人装模作样地替他求情,他竟上奏章请求退休。
D.刘珝恪守孝道,事亲至孝。刘珝任职期间,母亲病亡,他离职回家庐墓三年。致仕回家后,侍候父亲极为孝顺。父亲死后,又在墓旁搭庐舍守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
(2)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B.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C.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D.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因此也称新月。
B.阴阳家,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无积极作用。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D.经术,犹经学,原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关注民生疾苦。任许州知州时,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建立社仓,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
B.邵宝很重视孝道。少年时十分孝顺母亲,做官后为养亲多次辞官,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他改变了当地不安葬双亲的陋习。
C.邵宝为人正直。宁王宸濠向他求取诗文,被他严厉拒绝;他还说过,宁愿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而不愿做假道学。
D.邵宝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的诗文风格典雅,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