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及长,《四书》《五经》皆通其义。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

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阙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B.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C.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D.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天启”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此后形成制度。
C.“明年擢右副都御史”的“擢”是在原职上“提拔”官职的意思。古代授予官职的还有拜、授、除等。
D.炮烙,是古代为了镇压反抗者所设置的一种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犯人行走于柱上,犯人堕入火中而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居益的曾祖与曾伯祖都是进士,他们对后代儿孙皆有影响,使子孙接连不断荣登黄榜。
B.南居益解替商周祚,面对敌人的进攻,他采用恩威并重的方法,迫使敌人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地,最终平息了海上的战患。
C.南居益因为上书营救王守履,被崇祯帝认为徇私而削去了官职。后来因为居益廷杖王守履有功才回复官职。
D.李自成打下渭南,对南家进行勒索与诱降,南居益拒不投降,最终绝食而死,表现出忠臣的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
(1)闽人诣阙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02:0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之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句为课外,见文中画线的句子;②③④句为课内)
①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彼且奚适也?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

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瞿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买玉市珠,传怗数下。人情惶骇,威成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好故,费数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

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御史又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农(夏)历每月最后一天称“晦”。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
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劾,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又可指审理、判决,如《说文》:“劾,法有辜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呵斥敏等人。
C.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辩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
(2)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擢永代。

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廊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送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金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退。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竞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

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古代宫延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各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马永养了一百多个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相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镇守蓟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大统,松以从龙恩,迁锦衣副千户。累官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事。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佐尝保持张鹤龄兄弟狱,有贤声。寅亦谨厚不为恶。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赇赂。后仇鸾得宠,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

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禄。三十三年命入直西苑,与严嵩、朱希忠等侍修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二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祭葬有加,官其子绎为本卫指挥佥事。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万历三年,绎上章乞免。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谋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

(节选自《明史·陆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B.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C.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D.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
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C.伯:爵位,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
D.三孤:三孤是指周成王时立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是三公的副职。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明清无固定员额,而作为荣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炳身形伟岸、为人凶狠。他健壮沉稳,像鸷鸟一样凶猛,身高面红,走路有如鹤步。
B.陆炳结交权臣、为非作歹。他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曾经捶杀了一位兵马指挥,皇帝居然没有过问这件事情。
C.陆炳不畏权势、揭发李彬。司礼监宦官李彬侵占盗走工所的物料,营建坟墓,超越规制,遭陆炳揭发,李彬与同党杜泰三人都被处死。
D.陆炳折节有礼、照顾良善。他对因皇帝制造大案要案而受牵连的人多方保全,对士大夫也很有礼,不曾陷害过一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
(2)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